预防癌症,早期发现是关键。选择正确、有效的「癌症早期精密筛查」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创始人Henry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这一天,将永久的成为“世界肠道健康日”。年,“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概念被引入中国,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家工厂,肠道就是工厂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各种食物在这里被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从这里被排出体外。
肠道其实很脆弱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就是肠道健康。
但是,当今社会,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已经让现代人的肠道加速衰老,甚至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
1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如果息肉破溃,会导致肠梗阻及出血情况。患病后,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便血、黏液血便等问题。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对大肠息肉还是要采取谨慎态度,如发现要及时切除。
2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一般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其中以18~30岁和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患者也会有腹痛、腹泻等问题,但症状更为严重,同时也可能合并有发热、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症状。
3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发生在直肠和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表现在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及黏液,有时患者会有便秘、腹泻、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4
肠梗阻
肠梗阻可以分为三类:一种叫机械性肠梗阻,肠道被寄生虫、粪块、胆石、异物等阻塞,或者肠道某一部分粘在一起;第二种是动力性肠梗阻,常见于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部感染引起的肠麻痹;第三种原因是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管血运障碍,从而形成肠麻痹和肠梗阻。
5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情绪波动大、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患者的腹痛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如果排便后腹痛减轻或加重等,那么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
主动出击早筛查
国家癌症中心年发布的《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
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78%的生存率差异,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任何影像检查,包括X线和先进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观的肉眼观测。因此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结肠和直肠黏膜的微小变化能被直观看到,这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结核、肠息肉、腺瘤、大肠癌等40余种疾病;做肠镜时,医生还可用活检钳取得小块组织,以对病变部位定性。
北京迦华诊所采用的奥林巴斯最新型胃肠镜,是目前在消化内窥镜诊疗领域国际领先的系统。其优势集中在三个方面:优良的可视性、便捷的操控性,并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高危人群
中国人讳疾忌医,生病喜欢扛着,很多人觉得拉肚子、便秘都是小毛病,医院,最后酿成大祸。
小迦建议,出现以下症状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早期大肠癌或大肠癌病变风险。
1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2
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3
长期便秘便血的人群;
4
患肠道疾病的人群;
5
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的人群。
50岁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道检查。
千万不要因为害怕,错过了发现癌症的机会,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简单的肠镜检查,永远不算晚。
迦华国际医疗
J
迦华国际医疗成立于年,是一家中日合资的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汇聚中外专家,基于日本预防医学经验标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及日本专家亲临的诊疗模式,提供全科影像筛查、毫米级肿瘤诊断、重疾早期精密筛查与诊治及赴日海外医疗等一站式综合医疗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