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益生菌应该都不陌生。市面上许多产品都打着“富含益生菌”“有助于消化”的名号做宣传,最常见的就是备受喜爱的饮品酸奶。而在消化科,面对有腹泻、便秘症状的患者,医生常会给患者开益生菌制剂。那么益生菌究竟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医生开的药和酸奶有何不同呢?下文会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1人体肠道菌群与益生菌人体肠道菌群可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共生菌为人体产生有益的物质,保护人类健康,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一般所说的“益生菌”就属于共生菌。共生菌一般都是专性厌氧菌,占据了肠道菌群所有细菌数量的99%以上,是肠道菌群的主体。条件致病菌在肠道菌群内数量较少。在正常条件下,由于大量共生菌的存在,条件致病菌并不容易大量繁殖以致对人体造成危害。大多数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肠球菌和肠杆菌。致病菌一般不常驻在肠道内,但人体若不慎摄入,它们则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
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艰难梭菌性肠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脉粥样硬化、焦虑等。
益生菌是一般指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主施加有益影响的微生物添加物,其生理作用包括: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代谢,防止便秘,缓解乳糖不耐症,治疗肝损伤,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抗肿瘤,增强免疫系统,降低胆固醇,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目前我国尚未出现益生菌引起严重毒副作用的报道,证实了益生菌的安全性。
2哪些药物属于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是微生态制剂的一类。判别药物是否属于益生菌制剂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药品的包装盒上是否有“活菌”二字。有这两个字的一般就是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一般是非处方药物(Overthecounter,OTC)。
3益生菌制剂与益生菌产品首先要明确的是,益生菌要发挥显著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到达宿主相应位置存活并生长;二是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并维持存活。
市面上很多益生菌产品并不含活性菌(如很多常温储藏和销售的乳酸菌饮料),即使有活性菌,菌群数量往往不足以到达肠道产生显著作用,并且含有大量水、蔗糖、蛋白质等成分。
以酸奶为例,年公布的《酸牛乳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GB-)规定酸奶中保质期内乳酸菌含量均不得低于每毫升万,而乳酸菌要起保健作用至少需要每天20亿左右到达肠道。通常的酸奶产品所用的两种发酵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都不耐胃酸。因此,酸奶中的益生菌经过胃酸灭活后到达肠道的数量非常有限,能够在肠道定植的就更少了。因此,酸奶适合作为健康人的休闲饮品,但不足以代替药物调整肠道菌群。
益生菌制剂多以胶囊、锭剂、粉包、颗粒状包装活菌,菌体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有活性,被服用后可以在消化道发挥作用。相比于益生菌产品,具有活菌量大、取食便利及保质期长等优点,对于已经有肠道菌群失衡的人群,选用益生菌制剂更合适。
4使用益生菌制剂应该注意什么?益生菌制剂是相对安全的药物,极少存在配伍禁忌,但仍有几点需要注意:
1、与抗生素、吸附剂如蒙脱石散合用时需间隔2~3个小时,因为抗生素会杀死益生菌,而吸附剂则会影响活菌的定植。
2、散剂剂型需温水溶解,水温不宜超过40℃,冲好后及时服用,以免活菌死亡。
3、具有免疫缺陷和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不宜使用益生菌。
4、注意说明书上的保存条件,有些药物需要冰箱冷藏保存。
5、为了避免被胃酸灭活,在餐后半小时服用较好,此时胃酸被食物中和。
参考资料
酸牛乳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GB-)
国内外益生菌制品发展现状杜鹏,霍贵成-《食品科学》-年5期
代谢性疾病防控的新大陆——肠道菌群邵加庆《医学研究生学报》-年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