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使用药物 http://m.39.net/pf/a_7232741.html
某些益生菌防治婴幼儿肠道问题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实,有的益生菌更是得到了临床指南的推荐。超级英雄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病原体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来帮助宝宝摆脱肠道不适的烦恼。除了改善腹泻和胃肠炎,益生菌还有很多用处呢!
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第一类高危致恶变因子,大多数常见的胃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评价了益生菌在改善成人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约氏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及加氏乳杆菌OLL(LG21)可降低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同时可降低其在胃黏膜中的水平。而且,如果将益生菌和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联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提升。
此外,年发表于《Actapaediatrica》的研究评价了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常规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结果显示,常规疗法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0.9%,益生菌联合疗法组为93.3%;不仅如此,益生菌还显著降低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常规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0.9%,而益生菌组仅有8.3%。
但是,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临床用益生菌来清除幽门螺杆菌。
改善肠绞痛婴儿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新生儿或婴儿的肠绞痛发生率可高达20%。虽然西咪替丁和家庭疗法可缓解部分症状,但目前还未发现疗效确切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关益生菌改善肠绞痛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已有八篇研究,有七篇与罗伊氏乳杆菌DSM有关,另有一篇涉及两种益生菌,乳双歧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年发表于《儿科学》的研究显示,罗伊氏乳杆菌DSM可明显改善婴儿肠绞痛的症状;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婴儿平均啼哭时间降低了50%以上,且益生菌耐受性良好。年发表于JAMA的研究表明,对3个月以下的婴儿预防性使用罗伊氏乳杆菌DSM,可明显降低婴儿胃肠道不适风险,婴儿平均啼哭时间,反流次数和便秘程度均显著下降。不仅如此,该研究还显示罗伊氏乳杆菌DSM可降低用于治疗婴儿肠绞痛的公共和私人支出。年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则指出,如双歧杆菌及嗜热链球菌降低儿童啼哭频率的机制在于益生菌修正了发酵类型,继而使气体等形成减少。用于婴儿肠绞痛预防的益生菌为罗伊氏乳杆菌DSM(1a,强烈建议),用于治疗的亦为罗伊氏乳杆菌DSM(1b)。“改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重症,也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g)早产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用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的风险已成为学术热点。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以下机制预防NEC的发生:1.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止致病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肠道粘膜;2.调节宿主对微生物产物的免疫反应,增强粘膜IgA的表达,调节Toll样受体及核受体;3.改善肠道营养。到目前为止,已有4篇荟萃分析研究了益生菌对极低体重新生儿的影响。年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使极低体重新生儿的全因死亡率和NEC死亡率分别降低53%和64%。年,CochraneDatabase的系统性综述表明,肠道补充某些益生菌会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NEC风险及死亡率。但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菌株都是同等有效的。业已证实使用益生菌可显著降低NEC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该使用何种菌株,使用多大剂量,采用怎样的给药方式需要今后的研究讨论。到目前,拥有1a推荐等级的菌株包括:鼠李糖乳杆菌LGG,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DSM。改善炎症性肠病(IBD)菌群失调,即肠道内提供保护性作用与侵害性作用的微生物不平衡,目前已成为炎症性肠病(IBD)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