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经常发生大便不正常,如一天要三到五次,不成形,带有黏液,腹痛腹胀,很多时候一直有便意或大便需要很久等等,其实有很大可能就是因为得了肠易激综合征。那么,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呢?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也叫做功能性肠道综合征、肠功能紊乱等,它是一种由于肠胃功能改变,引起的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主要表现特征的功能性肠道消化系统疾病。
引起肠易激综合的病因有哪些?一、胃肠动力异常由于各种刺激,例如进食、肠扩张、肠内容物和一些胃肠激素,动态响应过度,导致腹痛或排便习惯的改变。
二、内脏敏感性较高由于患者的胃肠道过于敏感,当患者胃肠内容物过多、肠道肌肉收缩时,内脏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三、脑-肠调节紊乱许多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紊乱。所以肠道功能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
四、饮食因素研究发现,当进食生冷、油腻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酒过多等常常也可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五、遗传因素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常常有家族聚集性,说明该病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六、感染因素通常是由于各种病原(主要包括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些人会发生肠功能紊乱进一步可能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
七、心理因素心理压力过大,如学习、考试、工作、生活等压力过大时,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生气、激动等不良情绪,从而使人体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胃肠道,引发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八、菌群失调研究发现,长期滥用抗生素、止泻药等情况下往往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则可影响该病的发生。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主要是指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然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改善?
一、做一些食品实验通过做一些实验来找出哪些食物有你影响。比如若是你吃了苹果后肠胃不舒服,可以换成梨子试试;如果吃不了葡萄,那就换香蕉。通过每天记录你的症状,从而发现哪些食品以及吃多少量时可能会使你的症状有影响。
二、选择适合的纤维素种类由于纤维素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而且也有一定的抗癌效果,放弃它往往是很不明智的。所以就算你有腹泻症状,也不要完全避免食用纤维素。不过要吃更多可溶性纤维素,而不是不溶性纤维素。这是因为可溶性纤维素在肠道中的存留时间更长,这样更有助于肠道的正常运作。而通常含有可溶性纤维素的常见食物有燕麦、豌豆、豆类、苹果、柑橘类水果、胡萝卜等。不溶性纤维素则往往存在于这类食品中有全麦面粉、麦麸、青豆、坚果、菜花、土豆等等,要尽量减少食用。
三、大量饮水我们都知道生病的人去看医生,医生除了开些药物之外,往往都会提醒病人多喝水,而对于肠道来说,多喝水的好处有时其实可能远远大于一些药物。主要是由于喝水可以帮我们把造成的身体的多余垃圾清除掉,起到了身体清道夫的作用。
四、进食的方式饮食的方式也可能给你带来麻烦。食物的温度过冷或过热可能引发你的身体问题,尤其是当你把不同温度的食品放在一起吃时,比如同时喝冰水和热气腾腾的热汤,往往很多人就会在大餐之后出现各种症状。
五、心理调节
肠道也是一个情绪表达器官,如果你经常是情绪异常,那么往往就会很容易引起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肠道的功能受损,并引发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及消化不良等肠道症状,所以平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或过度紧张、恐惧、着急等不良情绪,可以试着看看书、电影、听听音乐等许多轻松愉快的业余生活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肠宝宝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