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但很少有肠道器质性病变。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及症状的加重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忧思恼怒,导致肝气不舒,日久横逆犯脾,脾气渐虚,形成肝脾不和而发病。其病位在肠,表现主要与肝、脾、心有关,肝郁脾虚肠痞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药膳调理对疾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脾胃虚弱型
大便时溏时泻,夹杂不消化食物或黏液,稍食油腻或饮食不慎即加重,神疲食少,食后脘闷,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食疗方:党参、生姜、大枣各10克,薏苡仁30克,黄芪15克。将党参、大枣、黄芪、薏苡仁洗净同置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薏苡仁熟烂后,下生姜片,再煮5分钟即可服食。早晚佐餐食用,每日l剂。
二、肝旺乘脾型
多因肝气偏盛、横逆犯脾而发病,常在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或腹泻的症状,其腹泻来势比较急迫,泻后痛减;肠鸣矢气,胸胁胀闷,纳食减少,舌淡红,苔白,脉弦。治以抑肝扶脾、健脾除疳。
食疗方:荔枝10枚,扁豆30克。荔枝去壳取肉,与扁豆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熟烂即可,喝汤后吃荔枝肉。每日l~2剂。
三、脾胃阴虚型
症见:大便于结,甚如羊粪状,数日一行,或伴腹痛、腹胀,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心烦少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润肠、导滞通便。
食疗方: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各10克。加水煎两次,合并药液,加入少量冰糖,融化后,即可代茶饮用,不拘次数。每日1剂。
四、脾肾阳虚型
症见: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食疗方:补骨脂15克,猪腰1个。先将猪腰洗净切小块,与补骨脂同入锅内,炖熟后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每日分两次服食,每日1剂。
五、寒热互结型
症见:大便黏而不爽,便意频作,肛门坠胀,腹胀不思食,喜暖喜按,或伴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舌苔腻而微黄,脉缓滑。治以寒热平调、升清导滞。
食疗方:绿茶5克,干姜3克(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趁热频服,早晚各1剂。
六、肝郁气滞型
多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发病,常有腹痛闷胀,或两胁肋痛,或频繁排气的症状,并伴有腹痛腹泻,排便先难后易,大便常呈团块状。治以清肝解郁、健脾益气。
食疗方:茯苓20克,陈皮15克,小米50克。先将茯苓研成细粉,然后与陈皮共置锅中,力适量,和小米同煮成粥食用,每日1剂。
医院中医毛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