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肠癌,积极去除不良生活习惯

时有报道

某某明星因大肠癌去世

很多人发现大肠癌

就已经是晚期了

在健康咨询时

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家人患了大肠癌

我也会得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大肠癌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

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

为使更多的人免受大肠癌之害

让我们为您支招!

01

患大肠癌的病人多吗?

//

///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在我国呈现城市快速增长,农村平稳增长,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的特点,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5位。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年均4%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而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此在我国开展大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02

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饮食因素:

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

2、遗传因素: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家族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幼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等,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

3、结、直肠的慢性炎症:

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使肠粘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

4、癌前病变:

如结、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5、其他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以及肥胖等);以往患过结、直肠癌的人群再次患病的风险高;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的人群风险高;妇科肿瘤接受盆腔放疗者患病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40岁以后逐年上升......

03

大肠癌有哪些症状呢?

//

///

早期大肠癌多数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当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时,提示可能患大肠癌,一定要提高警惕,医院就诊。

1

便血、粘液血便

便血或粘液血便是结、直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约有7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此种症状。

2

排便习惯改变

发生持续的大便习惯改变,包括突然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以及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

3

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变形、变细等。

4

腹痛

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感等。

5

腹部肿块

可摸到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可推动。

6

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体重减轻等)

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低热等,近期体重明显减轻,超过5kg。

!

大肠癌虽然高发,但可防可治。虽然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但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病灶还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大肠癌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

04

健康体检时,

哪些检查可以筛查大肠癌呢?

1

直肠指检:是临床医生最常用的筛查方式之一,其简便有效,一般可以发现距肛门7~8cm以内的直肠肿瘤。

2

粪便隐血检测(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技术,具有价格低廉,检测便捷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推荐每年1次。

3

结肠镜:是筛查大肠癌最可靠最直接的方式。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肠壁、肠腔的改变,并且可以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形状以及浸润的范围,同时可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目前临床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推荐每5-10年1次。

4

多靶点粪便检测: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粪便DNA分子检测利用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与FIT相结合组成多靶点粪便检测。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粪便DNA检测阳性者提示粪便中可能含有脱落的早期肠道肿瘤细胞,应行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应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而该项检查的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

5

其他: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此外,还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特殊检查方式,如无创大肠癌分子筛查(Septin9)检测、钙卫蛋白检测等。血浆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是大肠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游离的Septin9是否发生异常甲基化,从而判定受检人患大肠癌的风险,中国临床数据表明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肠癌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此外,钙卫蛋白检测在鉴别炎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筛查炎性肠病及肠癌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05

哪些人更容易患大肠癌?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列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6)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06

应该如何筛查大肠癌?

//

///

1

一般风险人员

1)从40岁开始进行常规定期大肠癌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每1-3年进行一次粪便DNA检测、每5-10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直至74岁;

2)75~84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

高风险人员

1)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对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应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3)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从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

07

如何预防大肠癌?

1

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

2

改变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限酒。

3

加强筛查,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结直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筛查高危人群,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5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