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发药时遇到患者
Q1:益生菌要放冰箱保鲜保存,我们人体温度比冰箱高多了,岂不是吃进嘴里就死了?到肚子以后就没效果了?
A1:益生菌低温保存,是为了保持其活性,类似一种休眠状态;吃进嘴里,体温37度左右不但不会死,恰恰正适合唤醒它,让其正常生长发挥作用。
Q2:益生菌是不是细菌啊?我吃细菌干啥?
A2:嗯……这个嘛,确实说来有点话长……但,还是说说吧!
益生菌是菌吗?这玩意有啥用?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啥意思?简言之,益生菌并非特指某一种细菌,甚至不一定是细菌,它是对肠道微生态有益,有助于改善肠道结构和功能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还不明白?划重点,我们现在所说的益生菌通常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关于这玩意的作用,我们要从庞大而复杂的人体说起:
人体→肠道→肠道菌群→肠道益生菌
我们的身体像是一个生态系统,肠道是我们重要的器官,据不官方资料说:大肠+小肠约8.5米,面积约平米(不要问我平米是多大,请参考自己的住房,就知道自己的肚子里有套豪宅了,因为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所以我也没去考证)。在人类的肠道,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被称作肠道菌群。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有害菌、中性菌和有益菌。(关于肠道细菌,有类似占位理论的说法,也就是说假设肠道里面有个位置。我们摄入益生菌是去抢有害菌的位置,抢的越多,益生菌的占比越大,有害菌致病的可能性越小。)
常言道:“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这时肠内有益菌发起抵抗,有害菌不能在短时间内入侵人体其他器官,很快就随大便排出体外,保护我们的健康。
肠道菌群是生来就有吗?
肠道菌群并非生来就有,在孕妇腹中的胎儿,所处的环境几乎是无菌的,因此目前认为胎儿肠道内也是无菌的。当胎儿出生时,细菌通过分娩时阴道物质摄入、哺乳时的口腔摄入以及空气吸入等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并在肠道内安营扎寨,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我们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略有不同,像指纹一样,但正常情况下,相对固定的肠道菌群会陪伴我们一生!
关于肠道益生菌的作用肠道中的益生菌可合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各种有益物质,维持肠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有害微生物的侵害,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人就可能患上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
近年来,有研究说益生菌与内分泌、免疫、癌症、衰老等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更多功能正在论证ing……
通常需要补充益生菌的情况
●腹泻。对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有明显作用。(吃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因为现在的抗生素还没强大到可以辨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把有益菌也一起杀了)
●肠道疾病。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益生菌可能有改善病情的作用。
●对新生儿。可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有一定效果,可以促进体重增加。
我们平时常见的益生菌
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它们分解糖,对乳糖不太耐受的亚洲人比较适合它们。很多人喝牛奶拉肚子,喝酸奶不拉肚子,就因为酸奶中有了它;
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主要负责消化蛋白质,也就是说,您要是最近大鱼大肉的,肚子胀气了,或者对蛋白过敏了,可以来点这个菌;
芽孢杆菌类:如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抑制致病菌,刺激动物(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妈咪爱中有)
我为什么不敢说粪肠球菌?嘘,因为这玩意以前是作为益生菌的,但现在学界听说又有争论了,说会引起尿路感染,腹腔、盆腔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甚至还会增强致癌基因的活动,真是细思极恐,InternationalProbioticsAssoci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建议: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肠球菌!
最后,说说补充益生菌时要注意的:
1、不能用沸水冲(沸水我们通常都认为是杀菌的呀!)跟体温差不多37度左右水温就OK啦!
2、饭后20分钟后再服用益生菌,因为此时胃酸浓度较低,有利于益生菌活着进入肠道;
3、益生菌尽量不要跟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生素杀益生菌呀!),如果要同时服用,最好间隔2-3小时。(不过,布拉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对抗生素不是很敏感,所以就无所谓)
4、储存:外界环境不适合它的生存,所以药拆开了就要尽快吃呀!减少益生菌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免益生菌失效。
文末,再说多几句:益生菌抵抗胃酸和胆汁等消化液的能力并不强,能够安然到达大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超市购买的益生菌从医疗角度来说,还是无法代替益生菌类药物的。
1、DahiyaDK,Renuka,PuniyaM,etal.GutMicrobiotaModulationandItsRelationshipwithObesityUsingPrebioticFibersandProbiotics:AReviewFrontMicrobiol;8.
2、HoughtonD,StewartCJ,DayCP,etal.GutMicrobiotaandLifestyleInterventionsinNAFLD.IntJMolSci.Volume17,.
3、ThomasS,IzardJ,WalshE,etal.TheHostMicrobiomeRegulatesandMaintainsHumanHealth:APrimerandPerspectiveforNon-Microbiologists.CancerRes;77:-.]
4、唐晓丹.肠球菌感染研究现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7(3):-.
5、郑跃杰,黄志华.正确认识评价和使用益生菌药物[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24-26.
注: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向作者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番禺院区蒋玕玲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番禺院区曾彩芳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中医院增城院区刘稳
以上为“岭南药学”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和作者及审稿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