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一遇冷就拉肚子,
一旦碰到考试、面试、汇报等重要场合,
更是一泻千里......
如果有,那你可要小心了!
很有可能,你是得了↓↓↓↓↓↓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常伴有以下症状:
1.腹泻
2.腹痛/腹胀,排便后易缓解
3.排便急迫感和排不干净的感觉
4.粪便常常伴有黏液
5.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便秘
6.可伴有头痛、背痛、疲劳、泌尿系统和性功能障碍等
密歇根大学医学部消化内科主任欧阳重教授说:IBS目前被认为是胃肠动力紊乱、脑-肠调控异常、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感染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23%,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IBS!
肠易激患者通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人认为经常拉肚子只是寻常小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一半以上的患者居然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如果长时间不干预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
2.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3.使工作效率下降
4.使情绪更加容易波动
5.引起肠粘膜的病变,如转变为溃疡性结肠炎,甚至癌变
肠道菌群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的重要推手?!
年发表在国际杂志AMJPHYSIOL-GASTR上的一篇文章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饮食会改变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2)过量使用抗生素会影响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肠道菌群;
(3)肠道菌群种类和组成的变化或许会影响肠道排毒功能;
(4)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改变,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之间的信号网络受到损伤,最终患上肠易激综合征。
医院的段丽萍教授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调节肠易激大鼠肠道菌群后,无论是大鼠的激素水平、应激激素水平、内脏敏感性、还是排便情况,全部都有改善。
该些研究为帮助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意识到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发挥的重要角色。
不幸患上肠易激综合征(IBS)
怎么办?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来防治肠易激综合征:
1.饮食调整: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如易产气的(豆类、乳制品类)、高脂肪、生冷、辛辣和重香料的食物。IBS不会因为某种食物而发生,但会因为某些食物而加重症状。
2.药物对症治疗: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临床上一般使用止泻药和解痉药来对症治疗。
3.注意卫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大量有害细菌进入肠道。
4.肠道微生态治疗: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内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快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效缓解胃肠道紊乱。
编者按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营养物质吸收不足、甚至炎症、肿瘤等症状,严重困扰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这绝对不是小事,一旦得了肠易激综合征,一定要早干预、早治疗,千万别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后悔莫及!
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放松心情,舒缓紧张和压力,同时每天坚持服用灭活型益生菌,增殖益生菌,不断改善肠道微生态、保护肠粘膜,肠易激患者就能轻松恢复健康的肠道功能,免受各种病痛的折磨!
上述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