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述为什么肠易激喝牛奶会腹泻腹胀

▲Pruvit-WaffleDaypostcardbyAgrisBobrovs

设计|荒小糖

益生君,我买了无乳糖牛奶,中医说不要喝,不知道能不能喝?

无乳糖牛奶是低Fodmap,IBS人群可以尝试饮用。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可以尝试,身体会给你反馈和答案的。

相信很多朋友对牛奶问题都会有些困惑.

牛奶是人类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牛奶中含有较多乳糖,但如果人体小肠内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较低,则不能很好地将乳糖转化为单糖吸收,会产生一系列不耐受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等。

这不仅可能引起某些胃肠道疾病的误诊,也会影响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尤其是钙的吸收。目前认为成人牛奶不耐受主要是由乳糖所致。

我们查找了南北方和西北地区,关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三个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牛奶是继鸡蛋之后,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其次还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坚果、和鱼蟹贝类等。●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机理

乳糖是一种双糖(Disaccharide),即FODMAP中的“D”。

你可能知道,许多人有「乳糖不耐受」——一种被称为乳糖吸收不良的消化问题。

这种人通常缺乏足够的乳糖酶。乳糖酶是分解乳糖所必需的酶。

乳糖酶把乳糖分解成两种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这样它们才可以被小肠吸收到血液中。

当乳糖酶缺乏时,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进血液,而是滞留在肠道。在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乳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腹胀、放屁。过量的乳糖还会升高肠道内部的渗透压,阻止对水分的吸收而导致腹泻。

由于中西方饮食习惯的不同,乳糖不耐受在亚洲人身上更为常见。同时,《祖孙三代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及膳食改善措施研究》表示:祖父母代、父母代不饮牛奶与儿童乳糖不耐受有关,此结论为明确长期是否饮奶的膳食模式与乳糖酶持续活性与无持续活性的基因多态性差异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

《健康成人牛奶不耐受症的研究》发现:虽然人群中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为39.0%,但其中仅有1/4的人是经常出现症状,且症状多为轻度,说明目前在成人中牛奶不耐受的发生情况较以往报道的轻,这可能与近年来牛奶消费量逐年增加,机体对牛奶中乳糖产生了适应性有关。近来国外研究表明,如果牛奶不耐受者经常饮奶并逐渐增加奶量,最终大多数人将会耐受12g乳糖(g牛奶),使不耐受症状减少或完全消失,其机理在于机体逐渐耐受了肠道中的乳糖发酵产物。

乳糖不耐受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为分泌的乳糖酶减少了。

有胃肠道疾病(FGIDs)的人,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症性肠病(IBD),表现出较高的乳糖不耐受率。

《杭州市区人群主观乳糖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及乳糖酶基因多态性研究》显示:54例主观乳糖不耐受者采用ROMEⅢ标准来诊断,有35例为肠易激综合征,其中实际乳糖不耐受29例,乳糖消化不良3例,乳糖正常消化3例。主观乳糖不耐受中的实际乳糖不耐受、乳糖消化不良及乳糖正常吸收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

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人仍然会分泌一些乳糖酶,可能耐受少量乳糖而不会出现消化问题。

所以大多数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不能过量。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

          

人体小肠中可分解乳糖的酶有乳糖酶(lactase)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前者位于小肠粘膜刷状缘,后者位于溶酶体内,不能分解肠腔中的乳糖。

小肠中乳糖酶活限性性从十二指肠近段向远段逐渐增加,在空肠或近段回肠达高峰,末段回肠酶水平低。乳糖酶缺乏(lactasedeficiency)是指小肠刷状缘绒毛膜细胞的膜结合酶即乳糖酶活性低下。

乳糖酶缺乏可分为三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营养不良等疾病,多于机体疾病康复后恢复正常;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逐渐降低而引起,无其它疾病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生时间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婴儿断乳后开始发生,有的20岁左右时才开始出现。我国多于7~8岁时发生。

乳糖酶缺乏是正常现象,一般认为与世代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同所造成的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不存在对乳糖的适应性。

●「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与乳糖不耐受不是一回事。

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误把正常摄入的牛奶蛋白质当成入侵的敌人,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敌人,就有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皮肤红肿、哮喘等症状。

过敏人群需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避免牛奶的摄入。

●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情况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研究报告显示:乳糖酶缺乏者中仅有20%左右的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且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

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有关。

《健康成人牛奶不耐受症的研究》显示:饮酸奶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饮牛奶组。在本调查中,未观察到性别、年龄对不耐受症状发生率、饮奶量和饮奶率有影响;未观察到症状发生率与饮奶时间、健康状况及饮食结构有关。

《乳糖不耐受机制及改善措施研究》显示:乳糖酶缺乏(primarylactasedeficiency,LD)是乳糖不耐受发生的基本原因,但不是其唯一原因,体内结肠菌相异常,益生菌减少,胃肠动力减弱、长期饮奶很少或者不饮奶都与乳糖不耐受密切相关。

        

          

●乳糖酶缺乏的检测方法

          

乳糖酶缺乏的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氢气呼气试验因简便、敏感、可靠和非损伤性等特点成为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乳糖吸收不良可以通过使用氢呼气试验(HBT)测试。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在接受低FODMAP饮食法(低发漫)之前接受这样的测试,会很有帮助。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乳糖吸收不良问题的话,你不需要限制自己吃含乳糖的食物。

??但需注意的是以下几种情况会影响检测结果:

机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会产生假阳性结果

部分人群可因机体肠道菌群不产氢气或服用大量抗生素类药物而产生假阴性结果

睡眠、吸烟、情绪变化以及试验前饮食等均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试验前应尽量避免以上各影响因素。

▼乳糖不耐受检测方法

●「乳糖耐受」与「乳糖不耐受」

「益生君TIPS」「乳糖不耐受」能不能喝羊奶?驼奶真像广告介绍的那样有奇效吗?酸奶能不能克服「乳糖不耐受」问题?「乳糖不耐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益生君留在下一期。未完待续「留言分享你喝牛奶的感受」如有问题请在下方直接留言或提问,益生君会及时回复。我是专注于低FODMAP饮食的「益生君」。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果等,健康成人牛奶不耐受症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年第14卷第1期

2.黄承钰,乳糖不耐受机制及改善措施研究,中国营养学会会议论文集

3.乔蓉,祖孙三代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及膳食改善措施研究

4.三类人需谨慎选酸奶,《中国消费者报》

5.何梅,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年06期

6.邓燕勇,杭州市区人群主观乳糖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及乳糖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7.SahiT.ScandJGastroenterol,,29(Suppl2):1-6.8.WHO.Thetreatmentofdiarrhea:Amanualforphysiciansandotherseniorhealthworkers.Geneva:WHO,.

9.杨月欣.卫生研究,,28(1):44-46.

10.SahiT.ScandJGastroenterol,,29(Suppl2):7-20.

11.FernandesCFetal.In:WoodBJBed.Thelacticacidbacteriainhealthdisease.London:ElsevierSciencePublishersltd,:-.

12.deVilliersRPR.JTropPediatrics,,41:54-56.

13.RosdoJLetal.EurJClinNutr,,46:61-67.

14.HugbSymons.DanoneWorldNewslett,,1:3.

15.RumessenJJ.EurJClinNutr,,46(Suppl2):S77-S90.

16.TammA.ScandJGastroenterol,,29(Suppl2):7-20.

17.RamirezFCetal.AmJGastroenterol,,89:-.

18.DehkordiNetal.JAmDietAssoc,,95:-.

19.ShahNPetal.IntDairyJ,,2:-.JohnsonAOetal.AmJClinNutr,,58:-.

上下滚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sz/4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