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殿风 http://m.39.net/pf/a_4710681.html“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为养生重点。大暑三候
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1)一候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2)二候土润溽暑:溽(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3)三候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起居养生
起居是大暑养生至关重要的一环,大暑节气讲究“夜卧早起,午间小睡”。人们每天需保证至少七到八个小时的有效睡眠,晚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缺少睡眠易导致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而午间适当的小睡,有助于心经运行。此外,在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出门衣着要选择宽松的浅颜色棉质衣物,可以方便散热排汗。其次尽量带遮阳工具,帽子或者防止紫外线的伞。戴太阳眼镜可以选择有偏光功能镜片,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眼睛。大暑前后出门可以带上薄荷油,一方面可以祛暑提神,也可以防蚊虫。运动方面,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广播体操、羽毛球等,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同时在运动过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补充体液。运动后不要立即冲凉,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食材: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控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食材:绿豆50克,老南瓜克,食盐少许。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情志养生
情志方面,谨守“静心养生”的原则,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切莫大喜大怒。其次要注重心理纳凉,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等法调整情绪。大暑节气进入“中伏”,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所以夏季控制好个人情绪,谨防疾病。中医干预之法
祛暑湿“三窝”保健法1.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调理睡眠和改善心脏不舒服。2.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3.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可以在两腿的委中穴各按五十次,站起来以后,就能感觉非常轻松了,压力就完全消失掉了。专家简介
孙庆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天津中医院名老中医继承人。
擅长主治:运用中药汤剂结合脏腑推拿疗法内外兼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生理性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功能性内科疾病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等软组织损伤疾病。
出诊时间:南院治未病门诊:周一、四上午。
天津中医院
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秉承中医传统治未病思想,将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亚健康状态调摄、中药膏方调理等多种健康管理手段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