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肠易激综合症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肠易激综合症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于器质性胃肠疾病,具有以下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主要症状
no.1腹痛/腹部不适
是肠易激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
no.2腹泻
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no.3便秘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no.4腹胀
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no.5上胃肠道症状
近半数患者有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
no.6肠外症状
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的策略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它包括:
1、一般治疗,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发现触发因素,并设法去告诉患者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并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对治疗的信心,这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
2、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伴有失眠焦虑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3、药物对症治疗包括解痉药、止泻药,便秘的患者可以应用泻药、抗抑郁药、肠道微生态制剂等。
4、症状严重顽固而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如心理治疗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微编:李亚群
审稿:龙陆霞李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