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发现,由于FODMAPs(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果糖、乳糖、多元醇、果聚糖、低乳半聚糖)饮食难吸收、高渗透及易被细菌快速发酵,导致液体负荷及气体产生增肌,可加重了IBS症状。然而,在美国,尚未有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低FODMAP饮食改善IBS症状的相关研究。
美国密歇根大学消化科ShantiL.Eswaran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低FODMAP饮食可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症状,文章最近发表在AJGASTROENTEROLOGY上。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美国成人IBD-D患者(诊断标准:RomeIII)。总共有92名患者(其中女性65人,中位数年龄42.6岁)纳入了研究,随机分为低FODMAP组50人与mNICE(改良的国家健康与卫生研究院卓越指南)组42人,低FODMAP组给予低FODMAP饮食4周,mNICE组给予基于mNICE的饮食4周。
主要研究终点为,在3~4周内有超过50%的患者IBS-D症状得到满意缓解。次要结果为,复合研究终点:腹痛(日均疼痛评分对比基线有超过30%的降低)和大便性状(日均BristolStoolForm对比基线有大于1分的下降)的改善。腹痛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及其他特异性症状的改善通过每天调查问卷评价。
结果,84名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低FODMAP组45人,mNICE组39人。基线特征:人口学特征、症状的严重性及营养摄入,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2%的低FODMAP组与41%的mNICE组患者症状得到满意缓解,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达到复合研究终点患者的比较,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FODMAP组腹痛缓解患者比例(51%)显著高于mNICE组(23%)。与基线评分比较,低FODMAP组腹痛、腹胀、大便的性状、频率、迫切性日均评分下降均优于mNICE组。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有40%~50%的IBS-D患者通过低FODMAP饮食或mNICE饮食可获得满意的症状缓解,与mNICE饮食比较,低FODMAP饮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尤其是腹痛、腹胀症状。
编辑:张跃奇
回复绑定即可获取5个丁当侯秋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