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

概念

是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患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病因

1.胃肠道动力紊乱

肠道动力变化是IBS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其中肠道动力亢进表现为腹泻,肠道动力不足则便秘。

2.内脏感觉异常

患者肠道敏感性阈值下降,从而更容易腹痛和腹胀,为该病的特征。

3.脑-肠轴调节异常

IBS患者存在中枢与肠道神经之间信号的处理和调节异常。

4.肠道感染与菌群失调

感染、术后等患者容易患该病,且该病容易产生菌群失调。

5.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腹痛或不适,排便后缓解。

(2)腹泻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3)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5)上胃肠道症状近半数患者有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

(6)肠外症状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2.体征

通常无阳性发现,或仅有腹部轻压痛。部分患者有多汗,脉快,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高,可有触痛。

检查

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甲状腺、肝、胆、胰腺、肾功能正常。对于年龄40岁以上患者,除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并进行黏膜活检以除外肠道感染性、肿瘤性疾病等。钡剂灌肠X线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也常用来进行排除诊断。

诊断

IBS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以下2条或多条症状: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以下症状可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干粪球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便以及腹胀。

治疗

1.调整饮食

避免敏感食物和不耐受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3.药物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能持久。故容易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

4.中医药治疗

中医将IBS分为大肠燥热证、寒热夹杂证、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对IBS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江西治未病提供中医知识的普及,养生饮食指导及建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google竞价
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hz/1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