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一、概述
肠胃不适是很常见的健康问题,多数人偶尔才发作一次,但有些人症状反反复复,不胜其扰,往往胃镜、大肠镜及X光也照了不知几次,就是查不出原因,导致生活品质低落。大肠激躁症是肠功能性疾病,又称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良性、慢性的症候群。发生率为10%一20%,女性多于男性。也由于其慢性及间歇性发作,因此就医者不到三成。它的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于过去一年中断续发作超过三个月,且至少包含以下两种症状:解便后症状缓解、解便频率改变(增加或减少)、粪便形态改变(变软或变硬)。有些人同时也有排便异常(用力、急迫、大便解不干净)、排黏液,及胀气或腹胀感等现象。简言之,本病常见的症状是:饭后腹胀、腹痛,有些人会并发腹泻,有些人则会便秘,或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一紧张就腹泻。
一、原因
大肠激躁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焦虑或紧张,都会造成肠子蠕动太剧烈,而导致痉挛。其他如肠道蠕动功能障碍、肠道神经异常、肠道过度敏感、饮食因素及个人认知行为等问题,由于病因不详,因此诊断以症状为主,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下此诊断。
三、中医观点
本病属于中医典籍上“胃泄”、“脾泄”、“大肠泄”、“肾泄”等范畴,《景岳全书·泄泻》指出:“凡遇怒气便做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而但有所犯,及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而然。”此外《罗氏会约医镜·泄泻》亦指出:“木旺侮土,土亏不能制水,其病在肝,宜平肝乃可补土。”以上都指出大肠激躁症受到情志失调、精神焦虑或紧张等因素影响非常之深,因此肝郁乘脾,发为泄泻之病。在临床上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三种证型,分述如下:
1.湿热证型:腹痛即泻,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大便色黄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脾虚证型:大便时溏时稀,脘腹胀闷不舒,饮食减少,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3.肝郁证型:素有胸胁胀闷,暖气少食,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即发生腹痛泄泻,或腹鸣攻痛,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临床上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性,是另一种适当的选择,针灸主要是透过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等作用来达到调节身体的平衡,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若脾胃气虚加脾俞、章门穴;脾肾阳虚则加肾俞,命门、关元等穴;或是用灸怯;若心下痞闷加公孙;肝气郁滞加肝俞、行间穴。
四、方剂选读
1.名称:痛泻要方,又称白术芍药散。
2.组成:炒白术九克、炒白芍六克、炒陈皮四点五克、防风六克。
3.煎法:以上四药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煎两次。
4.服法:日服三次。
5.使用:痛泻要方适用于大肠激躁症、慢性腹泻。
五、考据及研究
1.出典:《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作者:明张介宾。
原典选粹:治痛泻知要方(《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2.《本草纲目》:
(1)白术(菊科):止泻痢、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逆气里急、脐腹痛、腹中冷痛,
(2)白芍(芍药科):止泻痢、止下利腹痛后重、邪气腹痛、止痛、泻肝、安脾、缓中。
(3)陈皮(芸香科):治气痢、止泻、利水谷、疗脾不能消谷。
(4)防风(伞形科):补巾、通利五脏关脉、匀气脉、搜肝气。
3.《本草备要》:
(1)白术:甘、苦、温。在血补血、在气补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燥湿则能:利小便、生律液、止泄泻、消痰水肿满、黄疸湿痹。
补脾则能:进饮食、祛劳倦.止肌热、化症瘕。
和中则能:止呕吐、定痛、安胎。
(2)白芍:苦、酸、微寒。治泻痢后重、脾虚腹痛、心痞胁痛、肺胀喘噫、痈肿疝瘕、鼻衄目涩、肝血不足、妇人胎产及一切血病。
(3)陈皮:辛、苦、温。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统治百病。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4)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散头目滞气、散日赤疮疡、经络留湿、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
4.原典释义:
痛{写要方有松弛胃肠平滑肌及解热、抗菌的作用,可用于因情绪因素引起之大肠激躁症。
5.现代药理:
(1)白术:缓和肠胃蠕动作用、强壮作用、镇静作用、抗菌作用。
(2)白芍:解痉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保护作用、松弛肌肉作用、解热降温作用。
(3)陈皮:缓和刺激的消化道、松弛胃肠平滑肌、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抗炎作用、抗溃疡作用。
(4)防风:镇痛作用、解热作用、抗菌作用。
六、注意事项
大肠激躁症是一种良性、慢性的肠道功能疾病,加强患者的认知及心理建设,以期恢复患者工作及社交能力,并提升生活品质。各项治疗包括:调整生活形态、解除精神心理因素、饮食调整(如腹泻为主者减少纤维摄取而便秘者须增加)及药物治疗等。药物宜针对病患个别症状来斟酌给予。
七、临床常用方法
1.处方:小建中汤、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散、葛根苓连汤、理中汤。
2.穴位:足三里、中脘、太冲。
3.药膳:白茯苓莲子粥。
组成:白茯苓、莲子各六钱,白米一两半,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茯苓、莲子研为细末,先取白米淘净,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待熟时调人茯苓莲子粉,煮至粥熟后,加入调味料服食,每日两剂,早晚温热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