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异常的综合征,长期持续存在或反复间隙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依据,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
目前强调个体化原则及综合治疗。
(一)一般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发现诱因,并设法去除。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病因的食物,避免产气的食物如豆制品,高纤维食物可有助于改善便秘。
(二)心理及行为治疗
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合作,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解释IBS的病因、性质、预后,以便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对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予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动力心理疗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饮食治疗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避免敏感食物,减少产气食物,增加膳食纤维。
(四)药物治疗
1、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能药物常用阿托品等,可缓解腹痛。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匹维溴铵,其全身副作用少,可缓解腹痛、腹泻。还可选用薄荷油,可松弛胃肠平滑肌消除胃肠胀气。
2、导泻剂通常避免使用导泻剂,因副作用较多若便秘严重,饮食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包括大便容量扩张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等。
3、止泻剂症状较重者常用复方地芬诺酯、洛哌丁胺;较轻者常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粉。
4、胃肠促动力药常用莫沙必利,为全消化道蠕动促进剂。
5、消除胃肠胀气剂如二甲硅油,具有消气去泡作用,可缓解患者腹胀。
6、抗焦虑、抗抑郁药对精神症状明显,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
7、其他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内环境。
▼症状、体征
1)腹泻型IBS常排便较急,类便呈糊状或稀水样,-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2)便秘型IBS常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3)常伴腹胀、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3)辅助检查:肠镜检查。
(4)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性情特点。详细地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及不良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暗示。告诉患者正常的检查结果,可选取治疗效果好的病例给患者“现身说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干预治疗产生最佳的生理效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2)休息与饮食为患者安排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疼痛发生时卧床休息,呈侧卧位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可避免腹壁紧张。针对腹泻型为主的患者,饮食上应避免进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含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控制海鲜、甜牛奶等有可能导致腹泻的食物的摄入;腹泻期间应短暂禁食,使肠道得到休息,但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便秘型的患者,指导食用充足的纤维素,适当的粗粮。适当的运动并配合腹部按摩,有加强通便的作用。
(3)病情观察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排便的习惯、粪便的性状,并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指导其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严密观察使用镇静剂后副作用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出院指导
1、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易复发的特点强调预防复发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依从性。
2、避免复发的常见诱因,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感染、擅自减药或停药。
3、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提供较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4、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减少生活事件的刺激,加强营养,并告诉患者正确的饮食原则,合理饮食,必要时咨询营养治疗师,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4、遵医嘱规范服药,定期复诊,定期检查,疾病恢复期要预防感染。如有腹泻次数增多、腹痛剧烈,腹部包块,呕血或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温州医院祝您早日康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