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与应激和紧张有关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过去称为结肠过敏或结肠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便或硬结便)、腹痛、腹胀等,且持续存在或间隙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
——《全科医生处方手册》
陈某,男,今年38岁。患者便溏1年余,脘痞腹痛,腹痛位置不固定,肠鸣便溏,每日3~6次,便后痛减轻,无明显消瘦。曾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无异常,经肠镜检查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刻下患者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细。给予痛泻药方:白芍15克,白术12克,防风、陈皮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剂。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服药3剂后,腹痛消失,大便每日1次,先硬后溏,脘痞,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改用泻心汤法:党参15克,半夏12克,黄芩、黄连、干姜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取药液,分3次服,连服3剂。3剂后,脘痞减轻,舌淡红,苔黄腻,脉弦。上方加木香10克,继续服药13剂,大便先硬后溏,每日1次,余症消失。舌淡红,苔白,脉缓。再给予香砂养胃丸6克,每日早晚服用,保和丸1丸,每日服用3次。连服10天后,诸症消失,苔转薄白,半年后,电话随访未见陈某复发。
按:方中白术苦温,除湿益气,补中补阳,佐以陈皮行气以解其壅;白芍之肝,缓肝之急,再加防风,轻可去实,郁开通止。湿热弥散中州,舌见黄腻,症见痞塞,脾胃为升降之枢,再用辛开苦降之泻心汤以开启枢机,痞塞可解,腻苔可消。大便先干后溏,脾弱而胃强,用香砂养胃丸行胃腑之气。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能,取轻清之气,胃气因降,浊气可消。午后阳气转盛,取保和丸醒脾,浊去脾醒,脾气可养,脾胃因和,诸症痊愈。读而思duersi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关,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该病的治疗中有很大优势,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及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并给与相应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多可获效。
本病病位在肠,又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以脾虚为基本病机,患者体质素虚,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或肝失于疏泄,或肾阳虚衰,或因湿热蕴结于肠道,最终导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证候表现,相应给予健脾益气、疏肝扶脾、温补脾肾、清利湿热类药物。
参考文献:王晓明.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12(09):-.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医院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