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肠镜检查正常,肠道也没有感染,却老是要上厕所,严重的一日上多次厕所,还伴有腹部疼痛,病人自己也很苦恼,其实,他们患的是一种叫“肠易激综合征”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程可长达几十年,女性多于男性。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与以下因素有关:1,胃肠道动力异常。2,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3,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4,精神心理异常。5,脑-肠轴异常。6,遗传因素。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日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的2个或以上:排便后症状改善、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而根据粪便的性状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三个亚型:便秘型(硬便或块状便占大便量25%以上,稀便或水样便占大便量小于25%)。腹泻型(稀便或水样便占大便量大于25%以上,硬边或块状便占大便量小于25%)。混合型(稀便或水样便占大便量25%以上,硬边或块状便占大便量25%以上)。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辅助检查,有以下检查:1,血生化,血沉,血常规,大多数患者均正常。2,粪便检查,一般隐血实验阴性,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脂肪定量测定正常。3,肠镜检查,肉眼观察肠粘膜无异常,活检正常,有时可见肠管蠕动增加或呈痉挛状态。4,胃肠X线检查,胃肠道运动增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呈弥漫性或节段性收缩,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结肠袋消失。5,消化道压力测定,气囊扩张法显示下段结肠耐受性下降,表现为高度敏感。6,结肠电图:正常人结肠中3次/分的慢波不到10%,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高达40%。中医上,本病往往归于“泄泻”“腹痛”“便秘”,认为与肝、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木克土、肝脾同病、肝脾不调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原则,往往以疏肝理气,调理肝脾,养血柔肝等为主。可选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西医治疗可选用:1,解痉药,如匹维溴胺、硝苯地平、奥替澳胺、曲美布汀。2,止泻药,如双八面体蒙脱石、洛哌丁胺、复方地芬诺酯等,但是要注意便秘和腹胀等不良反应。3,通便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甲基纤维素,小麦纤维素等。目前不提倡应用刺激性泻药。4,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如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阿洛司琼,但有研究表明,阿洛司琼可引起缺血性肠炎、便秘等,应用时要注意。5,益生菌,如威特四联活菌片,金双歧片,双歧三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6,抗抑郁药,在患者具有焦虑或情绪障碍及对症治疗无效时可选用。7,生物反馈疗法,益于疾病的恢复和控制。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冷、过热、高脂、高蛋白质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此外,有规律的运动、瑜伽、沉思也有一定益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