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杨 志

(医院心身科,浙江衢州)

摘要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口服匹维溴铵,试验组同时给以九味镇心颗粒,共8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2周、4周及8周时,观察其胃肠道症状评分、抑郁焦虑评分及疗效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结束时,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及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同时,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溴铵能显著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九味镇心颗粒;匹维溴铵;肠易激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38X(2016)05-0379-0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临床上常迁延不愈。

同时,IBS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下降等精神心理异常。据研究,我国IBS患者约2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其中约69.6%达到抑郁或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1]。然而,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2]。九味镇心颗粒作为一种中药三类新药,已被证实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心脾两虚证)患者[3]。而有研究表明[4],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IBS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倾向性更高。因此,我们推测其可能对IB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国内尚无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

①IBS-D诊断符合罗马Ⅲ相关的诊断标准[5],同时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

②年龄18~65岁,病程大于1年,且近3个月存在IBS相关症状;

③近3个月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阴性,全结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④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标准分≥50分;

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证明材料。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为孕妇或有在试验期间怀孕计划者;

②既往有胃肠道手术病史者;

③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

④入组前2周内已使用其它中药制剂治疗IBS的患者;

⑤存在智力障碍或者精神疾病以致不能遵从医嘱者;

⑥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同时,若患者在试验过程未遵医嘱服药或自行接受其它药物治疗者均剔除本研究。

共纳入120例符合上述标准的IBS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1.3±11.6)岁,平均病程(7.6±5.3)年;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5±12.0)岁,平均病程(7.9±6.5)年。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被剔除者,且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学会委员会审批同意。

1.2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停用正在服用的其它治疗IBS的药物2周后方进入本研究队列,研究期间不改变既往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不服用其它对胃肠道动力有影响的药物。所有患者均服用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天3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九味镇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6g。共8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入组时、2周、4周及8周时,观察其胃肠道症状评分、抑郁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结束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其中,胃肠道症状评分标准(gastrointestinalsymptoms rating scale,GSRS)参照Gastroenterol[6]及夏小丽等[7]的方法;抑郁焦虑评分采用SDS及SAS量表,均在上述观察时间点要求患者自行填写,标准分=总分°—1.25,并取整数部分,小于50分定义为无抑郁或焦虑;参照黄海辉等[8]的方法采用IBS-QOL表从焦虑抑郁、躯体意念、行为障碍、健康忧虑、食物逃避、社会功能、性行为及人际关系8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问卷[9](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everityscoring system,IBS-SS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总分500分,定义IBS-SSS下降50%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2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当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患者分值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相比,试验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IBS-SSS评分均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治疗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同时,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IBS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尽管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10],IBS发病可能是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基因、感染和炎症、内脏感觉异常敏感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众多研究表明,大多IB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心理异常。而这些精神心理异常症状与IBS胃肠道症状存在相关性,且彼此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以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生活质量大幅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及卫生负担[11]。因此,进一步探索治疗IBS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既往研究表明,解痉药、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益生菌、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激动剂、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抗生素、抗抑郁药物及中药等多种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治疗IBS[2]。尽管这些药物均被证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尚无一种药物能改变IBS患者的病程。而且,目前临床上对于究竟采用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在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上的获益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鉴于此,本研究探索了以匹维溴铵为基石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九味镇心颗粒治疗IBS的临床疗效。匹维溴铵是一种解痉药物,其主要通过高选择性结合结肠平滑肌上的双氢吡啶位点而阻止钙离子内流,同时可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患者的平滑肌松弛,达到改善IB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作用。众多研究也证实[12-13],匹维溴铵能快速缓解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对照组仅采用匹维溴铵治疗的情况下,治疗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这些研究同时也发现,匹维溴铵对IBS-D患者的远期疗效尚不十分明确。有人推测这可能与疗程不足或未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关[13]。而研究表明[14],这类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目前,临床上常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IBS。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5],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安全有效的缓解IBS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缓释片也被证实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16]。然而,这类药物虽然具有可靠的疗效,但因其常具有镇静作用,且存在耐药及撤药反应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实际临床使用受限[1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18],中药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上不仅取得了与西药接近甚至更优的疗效,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同时,中药治疗IBS的疗效也十分显著[19]。而祖国医学认为,IBS患者可归入“泄泻”、“痛泻”、“腹痛”、“肠郁”“郁症”等范畴,其中IBS-D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之一为肝郁脾虚型。有研究证实[4],肝郁气滞证和肝究表明,大多IB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心理异常。而这些精神心理异常症状与IBS胃肠道症状存在相关性,且彼此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以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生活质量大幅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及卫生负担[11]。因此,进一步探索治疗IBS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既往研究表明,解痉药、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益生菌、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激动剂、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抗生素、抗抑郁药物及中药等多种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治疗IBS[2]。尽管这些药物均被证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尚无一种药物能改变IBS患者的病程。而且,目前临床上对于究竟采用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在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上的获益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鉴于此,本研究探索了以匹维溴铵为基石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九味镇心颗粒治疗IBS的临床疗效。匹维溴铵是一种解痉药物,其主要通过高选择性结合结肠平滑肌上的双氢吡啶位点而阻止钙离子内流,同时可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患者的平滑肌松弛,达到改善IB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作用。众多研究也证实[12-13],匹维溴铵能快速缓解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对照组仅采用匹维溴铵治疗的情况下,治疗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这些研究同时也发现,匹维溴铵对IBS-D患者的远期疗效尚不十分明确。有人推测这可能与疗程不足或未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关[13]。而研究表明[14],这类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目前,临床上常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IBS。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5],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安全有效的缓解IBS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缓释片也被证实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16]。然而,这类药物虽然具有可靠的疗效,但因其常具有镇静作用,且存在耐药及撤药反应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实际临床使用受限[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18],中药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上不仅取得了与西药接近甚至更优的疗效,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同时,中药治疗IBS的疗效也十分显著[19]。而祖国医学认为,IBS患者可归入“泄泻”、“痛泻”、“腹痛”、“肠郁”“郁症”等范畴,其中IBS-D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之一为肝郁脾虚型。有研究证实[4],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IBS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倾向性更高。鉴于此,本研究选择肝郁脾虚型的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九味镇心颗粒以平补心脾气血、平和阴阳为主,具有甘温助心脾之阳以益气、酸甘养心血以滋阴的双重作用,已被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其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方面安全有效[20],尤其对心脾两虚型患者疗效更加显著[3]。因此,本研究探索了联合应用九味镇心颗粒和匹维溴铵治疗肝郁脾虚型的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不管是在胃肠道症状、焦虑抑郁评分、临床总体疗效还是长期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九味镇心颗粒可有效的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匹维溴铵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朝伟,徐 飚,陈维清,等.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151-154.

[2] 张 旭,汤海涛.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1):52-55.

[3] 骆振宇.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1-20.

[4] 宋素华,宋彬彬.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7(2):66-68.

[5] 姚 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6] SNDERGAARD B,OLSSON J,OHLSON K,et al.Effects of probiotic fermented milk on symptoms andintestinal flora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ScandJ Gastroenterol,2011,46(6):663-672.

[7] 夏小丽,何建伟,王昌泉.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6):565-566.

[8] 黄海辉,吴建国,张小敏.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3):172-174.

[9] BETZ C,Mannsdrfer K,Bischoff SC.Validation ofthe IBS-SSS[J].Z Gastroenterol,2013,51(10):1171-1176.

[10]吴淑娟,潘建春.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5):387-390.

[11]刘小彦,王 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家庭因素及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杂志,2013,22(2):137-139.

[12]凌萌智.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67-169.

[13]胡俊华,杨艳果,张少君,等.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82-84.

[14]瞿 勇,李敏丽,缪应雷.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1):1029-1034.

[15]王西艳,冯玉光,张红梅,等.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3):3458-3463.

[16]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协作组.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治疗无明显情绪障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初步研究[J].胃肠病学,2013,18(11):658-662.

[17]周海平,刘锦宙,张春霞,等.奥替溴铵单用及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3.

[18]赵 晶,全亚萍,陈园桃.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210-212.

[19]刘 骁,马玉侠.肠易激综合征非药物疗法与中医疗法综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3):432-435.

[20]王永军,陈大方,王传跃.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2):126-131.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年5月第24卷第5期

作者:杨志

文章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赞赏

长按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
北京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sz/2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