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作用。艾灸的方法很多,有直接灸、间接灸等,又有脐灸、督灸等区分。不同的灸法有着不同的优势。
脐灸疗法
脐灸即在脐部(神阙穴)施以灸法,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疏通经络、养生延年的作用。
脐又名神阙穴,首见于皇普谧《针灸甲乙经》“脐中,神阙也”。神阙乃任脉要穴,且督脉、冲脉、带脉亦相交于脐下,主扶阳固脱,调节冲任,平衡阴阳等。此外,十二正经中: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均行过脐,剩余的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均通过奇经八脉等于脐相通。所以说脐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清吴师机说:“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命使百脉和畅。”
肚脐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所以,我们在脐灸的同时在肚脐放上不同的中药粉,因其渗透性好,吸收力快,药物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我们科室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配置了多种温阳散寒、温经通络的中药配方,如温补脾胃方、温补肾阳方、症瘕方等,依据人们不同体质对证选用,起到1+1大于二的效果。
脐灸适应症:
(1)胃肠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
(2)妇科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胎产诸疾,黄褐斑等。
(3)男科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性欲减退、性功能低下、尿频等。
(4)其他: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治疗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督灸疗法
督灸被称作灸中之皇,是即将失传的特种艾灸疗法;
可以起到督肾同治,五脏六腑通调,是人体补阳,开经之最!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中医有一个很好的养生密招,就是督灸。在督脉上艾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恢复人体的自愈力。
督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以中药和隔姜灸的疗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自身的防病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作为祖国医学传统外治法之一,灸疗的保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采纳。而督灸则是最适合的一种大灸疗法。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督灸主要是通过激发协调诸经,发挥平衡阴阳、抵御病邪、温补督脉、强化真元、温通气血、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督灸临床应用:
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
2、肾阳虚、气血瘀滞、寒湿病症、免疫力低下、疲劳综合症等。
3、宫寒、痛经、产后腹部疼痛、月子病、产后恶露不尽等。
4、失眠、头晕耳鸣、哮喘、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病毒性感冒反复发作.
5、普通督灸无需发泡,只有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时候才需发泡。
隔姜灸疗法
即切取约5毫米厚的新鲜姜片,将其置于腧穴之上,再在姜片上用点燃的艾柱或艾绒施灸的方法。此种方法融合艾灸的温热作用以及姜片的辛温药性,多用于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胃肠炎、呕吐、泄泻、脘腹隐痛、偏头痛、面瘫、痛经、盆腔炎症、遗精、阳痿、早泄、不孕或不育症及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等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等疾病。
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治未病科)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仪和专业的专家团队,新进硕士研究生张冬丽大夫擅长脐灸、督灸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提供调养各类体质及个体化的养生保健方案,欢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