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6768.html著名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三位“90后”肿瘤患者的故事
刚刚新婚一年的25岁江西小伙,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为肝癌晚期。这对于跟他有关的三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作为乙肝患者的他,自觉平时身体没什么不适,并未定期体检、复查,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22岁杭州姑娘小金,之前常常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她饮食极不规律,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吃外卖,但也是饿一餐饱一餐的,最终被查出胃癌。本应拥有美好青春年华的她,现在却饱受手术、化疗的折磨,整日与病床、药物为伴。29岁的白领小王,有一个可爱的2岁宝宝,4个月前她确诊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黑色素瘤。因没能及时治疗,4个月后胸前肿块犹如火山式高耸,肿块每日溃破流脓,时常散发恶臭,痛苦不堪,为人母、为人妻的喜悦、幸福被病痛彻底击碎。然后,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发现得到根治;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引言
年5-6月,在杭州市民政局指导下,由杭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FM.5旅游之声及FM93交通之声主办,江干区慈善总会、滨江区慈善总会两区协办,杭州迈迪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的“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行动暨“未病防治”社区顶梁柱健康千人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目前,已经完成对江干、滨江两区总计超一千名社工的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工作。现在,我们联合医院共同推行“未病防治”健康讲座进社区的服务,为广大的社工带来更多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为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健康尽一份心意。
6月3日,“未病防治”健康讲座第四场走进长河街道。此次讲座的主题为迈迪科副总经理朱政博士的《基因与健康》、医院周琴咪医生的《浅谈肠息肉》。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本次讲座的精彩内容。我们都知道,随着夏季的到来,冷饮、烧烤、冰淇淋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的频率大大提升,这就使得本就“爱闹脾气”的肠道容易不堪重负,此时更应注意给肠道“减负”。肠道是个容易“激动”的器官
肠道不但“搬运”食物、排出代谢废物,肠黏膜中还广泛分布着神经网络结构,它们是指挥肠道运动、吸收、内分泌、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免疫系统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守系统也驻扎在肠道,仔细分辨对身体有害的细菌。肠道身兼数职,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它一言不合就爱“发脾气”。肠道“激动”,有什么后果?
肠道中有几千种细菌,重达1.5公斤,总数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随大便排出。如果肠道闹脾气,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继而引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梅耶·梅尔博士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还与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有关,迷走神经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5种病爱找上肠道
正是因为肠道承担着人体中很多重要的角色,很多疾病会在这里发生。大肠息肉
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应该尽早“拆”除。
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如果未切除肠道息肉,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4倍左右。
患者一般无症状,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另外还可能有便血、黏液血便等。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因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情绪波动大、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简单来说,肠道激动就是肠道蠕动过快或者发生痉挛,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是腹痛和腹泻。蠕动过快导致腹泻,痉挛导致疼痛。
患者的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如排便后腹痛减轻或加重等,那么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
炎症性肠病
这类疾病虽然可在胃肠道任何部位发生,但一般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其中以18~30岁和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
患者也会有腹痛、腹泻等问题,但症状更为严重,同时也可能合并有发热、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
肠梗阻
肠梗阻就是肠道“堵”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晚期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小肠问题以肠梗阻较为常见,可分为三类: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是控制大肠癌的关键。
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值得注意,比如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及黏液,有时患者会有便秘、腹泻、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更年轻的癌症发病发人群
近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医院消化科收治了一名17岁的肠癌患者江江(化名)。小伙子的父亲说:“刚开始出现小腹胀痛的时候,我和他妈妈还以为只是吃坏肚子了,想着刚开学没多久,请假有点可惜。后来疼痛两三天都没有缓解,还伴随发烧,孩子躺在床上也有气无力的,我们才感觉不对劲,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江江的体温有38.5℃,轻压右下腹就疼得冒冷汗,医生摸着他的肚子检查时,能摸到腹腔内有鸡蛋大小的不规则肿块,感觉不妙。果然,CT结果显示回盲部团块、肠梗阻。面对青少年肠梗阻,病因有多种可能,如肠结核、克罗恩病、肠癌……考虑到江江年纪还小,医生一般会首先考虑前两种原因,然而江江的肿瘤指标检查结果令人不安,癌胚抗原为12.75ug/L,比正常范围的最高值还高出一倍以上,糖类抗原也明显升高。在入院的第3天,医生为江江安排了胃镜下经口胃镜肠梗阻引流管置入术,同时进行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肠内有表面凹凸不平的巨大肿块。之后的病理结果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江江患上了结肠癌。预防癌症,别错过这个检测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肠癌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了。在美国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69.8岁,但中国人的平均发病年龄却是48.3岁。不只是肠癌,一些癌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达万例。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被确诊癌症。所以如何预防癌症刻不容缓!美国目前通过肿瘤早期风险检测,常见肿瘤疾病发病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家族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90%,家族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70%!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防治白皮书》更是明确指出:肿瘤是基因病,防治肿瘤,必须从肿瘤的病因—基因突变入手!可以通过遗传性或易感性肿瘤基因检测,提早知道患病风险,做好早期疾病预防!基因检测更能让你知道,究竟到哪个年龄段开始防癌体检。以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为例,这是一个由于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肿瘤综合症。通常,DNA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碱基配对错误,MMR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识别和更正这个错误。但是,若MMR基因的突变引起功能失活,碱基配对错误不能及时更正,将导致突变不断累加,从而增加患癌风险。五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突变都可以破坏细胞的错配修复功能从而导致林奇综合征的发生。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对于没有癌症家族史和遗传基因突变的普通人群来说,从40-50岁开始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之后每五年或十年进行一次检查,便可有效筛查早期的结直肠癌。而当你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属于林奇综合征人群时,你的患癌风险是远高于常人的,体检的开始时间和频率都要有调整。从20岁开始每一年或两年就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的甚至还要提前。所以遗传性癌症基因筛查,最主要的就是要告诉你,患癌几率和开始防癌体检的时间。面对癌症我们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关于肠道日常护理建议
为了帮助肠道更好地“工作”,医院的专家在讲座上也给我们在饮食起居上提供了建议。1
多吃粗粮、坚果
吃全谷物(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内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促进“有益菌”繁殖。他推荐将谷类和豆类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鸡蛋、蔬菜炒着吃,还可以加一些枸杞、红枣,用慢火熬成粥喝,但不要熬到黏糊糊的淀粉糊化状态。2
吃饭吃到七分饱
每顿饭都吃七分饱,刚好感到不饿即可,不要吃到撑。少吃高脂食物,因为摄入体内的多余营养物质会让有害菌滋生,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专家建议日常饮食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荞麦等谷类)要占到每日进食量的60%以上,新鲜蔬菜(如芦笋、菊苣、洋葱、芹菜等)占30%,荤菜最好不要超过10%。喜欢吃肉的人,每次也不要吃太多,如果消化吸收不了,会成为有害菌的“养料”。3
别频繁吃生冷
很多人觉得大热天喝下一大口冰镇饮料、啤酒,吃一根冰棍,从头舒服到脚;但是,肠胃不喜欢太凉的饮食。尤其是很多人运动完或者出了一身汗,猛然间灌下一肚子冰水,很可能没多久就开始胃疼、腹泻。建议夏天最好喝温的饮品,比如常温的凉白开、稍放凉的茶水等。4
给肠道吃点新鲜的
夏天温度高,饭菜容易滋生细菌。肠胃“喜新厌旧”,爱吃刚做出来的饭菜。吃了没有保存好的剩饭剩菜,很可能闹肚子。建议饭菜现做现吃,最好别剩饭。做饭前心中有数,别做太多。如果偶尔剩下了饭菜,面食、肉类可以在凉透后及时放进冰箱,蔬菜和海鲜就不要留了。5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体重、戒烟、戒酒,酒精本身对消化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是由中国企业强杭州锦江集团发起并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公募企业公益基金会。主要致力于教育助学、健康关怀、生态环境、人文科技等公益领域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