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系说健康』在《肠易激综合症,怎样治疗?(一)》中,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一般治疗、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的解痉药部分。
本节继续介绍药物治疗的其他部分。
、止泻药止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腹泻型IBS(IBS-D)的腹泻症状。
止泻药很多,但仅仅洛哌丁胺对腹泻症状有比较过硬的临床研究数据。
研究认为,洛哌丁胺治疗腹泻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因而受到国内外指南的推荐:
(点击此表可以放大查看,也可横屏查看)
可见,洛哌丁胺主要是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
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关于洛哌丁胺的使用,还可以参看『系说健康』的前期文章《急性腹泻的家庭治疗》和《旅行者腹泻,怎样治疗?》。
其他治疗腹泻型IBS的药物还有阿洛司琼和viberzi(eluxadoline)。但这两个药物在我国都还没有上市。
另外,国内外指南推荐:利福昔明可改善非便秘型IBS总体症状以及腹胀、腹泻症状。
利福昔明是一种口服抗生素,目前尚未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便秘型IBS的治疗。但许多证据表明短期使用对改善粪便硬度、腹胀、腹痛及整体症状确实有益,其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关于利福昔明的使用,请参看『系说健康』的前期文章《旅行者腹泻,怎样治疗?》。
3、导泻药(通便药)泻药,也叫导泻药,或通便药,有多种类型。但并不是每一种泻药都可以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关于泻药的分类和使用,详见『系说健康』的前期文章《怎样选择通便药?》。
研究认为,容积性泻剂可能会加重腹胀和腹痛症状,而刺激性泻剂可能会导致腹部绞痛。渗透性泻剂中,乳果糖可增加腹胀症状。
我国指南推荐:渗透性泻剂可用于缓解便秘型IBS的便秘症状。
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泻药,主要是聚乙二醇:
(点击此表可以放大查看,也可横屏查看)
美国FDA已批准聚乙二醇用于临床治疗便秘型IBS。
另外两个药物是利那洛肽和鲁比前列酮,我国还没有上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