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
什么是寒?
传统中医通常有六症之说,即寒、热、温、凉、虚、实,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的说法,由此可见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性极大。
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几乎占到了99%。寒属阴邪,寒则气收。
人生病,多是因为寒气造成的,中医认为,寒气常伤人阳气。因为寒气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造成肾气虚弱,各脏器功能下降,气血两亏。肾主水,这个水是灌溉全身的,当水不足时,就如同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润滑,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就燥,肝火非常明显。
体内有了寒气会积累在肌肉里,时间长了,人们就会觉得肌肉僵直、腰酸背痛,形成肩周炎(通常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关节炎。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侵入到经络,造成气滞血淤,从而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其实这就是中医理论上的虚亏,能够诱发各种反反复复难以治愈的病症。
很多肠胃疾病也是因寒而生的,肠胃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负责掌管全身血流供应,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营养便无法化成足够血液提供身体所需,末梢血液循环自然就会变差。此外体内寒重还会导致上火。
不要小看身体的温度低一二度的冷体质,它可能引起多种疾病。
1、肥胖
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只要体温升高,就能拥有即使不限制饮食、不剧烈运动也能自动燃烧脂肪的能力。因为体温上升1摄氏度,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靠掌灸也能够轻易瘦下去。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更加温暖,水分也更容易排出去,因此臃肿的下半身和突出的小腹,也是很容易就能解决掉的。
2、癌症
寒冷也是导致癌症的一种病因。人体体温35摄氏度时是癌细胞繁殖的最佳温度。正如在癌症治疗法中也有被称为“温热疗法”的一种方法,癌细胞是遇热则弱,遇冷则强。癌细胞在胃、大肠、食道、子宫、肺等器官内部,趁内脏温度偏低时进行繁殖,但相反,在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里则不能生存。
3、水肿
水肿其实是多余的水分囤积在皮肤组织下未能排出的状态。未能排泄出去而残留在体内的水分,是小腹突出和腿部水肿的主要原因。肾脏暖和后,派尿顺畅,水肿自然没有了。
4、顽固性便秘
虽说多喝水对便秘有好处,但是就女性而言,便秘基本上是因肠温度过低,蠕动不好而造成的。对于这些“冷肠型”的人而言,摄取更多水分只会让便秘更加恶化。
5、犯困
寒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午觉得头脑不清醒,是因为体温过低,血液不能运送到大脑里造成的。同时体温偏低的人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导致消沉郁闷。另外,11月至来年的3月这段寒冷的时间里,更是容易犯困。
6、妇科病
拍拍肚子,如果有啪啪的响声,则表明肠胃囤积过多水分,从而使得下腹部冰冷。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的某些成病原因是下腹部的冰冷导致。
7、不孕
为不孕症而苦恼的女性也都有下腹部冰冷的特征。当小腹温暖,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顺畅,也就拥有了易受孕的体质。
8、失眠
是否有过双脚冰冷,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双脚一旦发冷,血液都涌上头,因为脑内充血,使得脑神经不易休息,也就不能达到熟睡状态。
9、鼻炎、花粉症等过敏症
皮炎、湿疹、花粉症以及鼻炎等过敏症状其实是将体内的水排出,以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本能反应。
10、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是患部血液循环不好而产生的症状。
寒气进到身体里为什么就排不出来呢?因为大自然是的空气是个大气压,而我们人体只是一个小气压,寒气进入到体内靠我们自身的小气压是很难和大自然抗衡的,也就很难将寒气排出来的,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才行。
一定要严防寒邪的侵入,一但气滞血瘀,酿成病就必须调理,所谓调理,就是将人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疏通淤塞,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5个部位最易受寒
第一是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个坎肩。
第三是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第四是前胸和腰腹。
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第五是腿脚。
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肢体伸屈困难、疼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什么是湿?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湿气是无孔不入的,它在全身到处游走,如果湿气聚集在腹部就会导致腹胀、恶心呕吐、妇科病等;聚集在头部,就会头重、乏力,没有精神。
如果湿聚集在关节里,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到夏天不是这么疼就是那儿疼,这就是关节炎;如果湿气重并且脾肾都虚,就会造成“五更泄”,每天到了早晨四五点就会拉稀。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造成食欲不佳、身体困重、胃肠湿热等情况。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湿气是怎么来的?
外因:淋雨下水、居处潮湿、冒受雾露等而形成,如秋冬过早晨练,长期夜晚洗澡游泳,长期水中作业,久居地下室等,此为外湿。
内因:思虑过度,身体劳累,气血亏虚,导致脾失健运,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化为湿浊,或多食油腻、甜腻,嗜酒饮冷等而湿浊内生,此为内湿。
如何自测,有没有湿气?
当你出现困乏无力,疲惫不堪的状态时候,不妨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边缘有锯齿,就像下面这种:
再观察下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一旦舌头和大便出现这种信号,说明你体内有严重的湿气,一旦被湿气缠身,那么后果非同小可。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除过舌头和大便之外,有湿气的人身体常常会出现数十种不适:①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②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③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④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⑤皮肤油腻,起湿疹等等。(荨麻疹)⑥口干,口苦,口臭;⑦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⑧头发油腻,脱发,白发;⑨腰酸关节疼痛;⑩浮肿,眼袋下垂;?胸口闷;?黑眼圈;?睡觉打呼噜;?阴部潮湿;?阴囊潮湿;?对房事不感兴趣。?白带有异味,瘙痒;
一些人对照上面的症状,一一检查下,会吃惊的发现自己符合很多种,有一些被湿气缠身多年的人,会发现自己几乎每一条都符合。
另外,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
中医认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
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患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关键就是排除寒湿,寒湿排出去了,经络、气、血疏通开了,气血通畅了,一切疾病就会迎刃而解,中医讲“百病在淤、淤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
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专业知识!!
一级寒湿——在表皮(皮肤瘙痒,长湿疹);
二级寒湿——在肌肉(酸困,累乏,腰酸乏力,关节酸痛);
三级寒湿——在骨骼(肩周炎,颈椎病,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寒湿——在脏腑(寒湿在子宫,卵巢,脾胃,肺);
五级寒湿——身上各种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排出寒气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药物排寒法:通过服用具有温热发散性质的中药,来温补阳气,疏通经络,排出寒气。这是驱寒的主要措施,既能祛除入侵肌表的新寒,又能祛除淤积在脏腑、经络的陈寒。
食疗排寒法:用美味可口的药膳,来增加体能,补益血气,排出寒气。
针灸排寒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激发经气,或用艾条、艾绒直接温灸某些穴位,驱散寒气。
推拿按摩排寒法:与针灸原理一样,通过推、拿、揉、搓、点、按等手法,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排出寒气。
刮痧排寒法:用刮痧板在人体某些表面按照一定方向进行反复刮,使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或淤血斑块,以此来舒经活络,活血化淤,祛寒排毒,激发正气。这是打开寒气排出通路的有效方法。
拔罐排寒法:以罐为工具,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然后将其吸附于俞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从而产生吸力,使局部皮肤充血,以达到舒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目的。
熏蒸排寒法:通过体表的熏蒸,使毛孔开放,肌表温煦,血气循环加快,从而排出寒气。
运动排寒法: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可以使气血畅通,汗孔开放,直接祛除寒气。
音乐排寒法:音乐既可以调节情绪,稳定心境,又可以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而且,音乐透入人体后,可以激发潜能,增加能量,促使寒气的排出。
内外结合,健脾祛湿
中医讲的脾可不是西医讲的器官。中医讲脾,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脾主四肢,脾主运化。中医讲脾主运化,运化什么?水和谷。把水和谷进行了运化之后才能输布到全身。
代谢功能弱了,运化功能差了,就会有一些湿在体内存在。所以说我们讲脾气不足的时候,运化功能差了,造成了湿盛,停留过久可以有湿热产生。
中医认为湿气主要涉及到脾,脾是后天之本,本于运化,就是说我们吃的五谷杂粮,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变为精细的物质,发挥它的能量,通过我们的上焦(心肺)传到全身,然后经过代谢以后,剩下的水液通过下焦(肾、膀胱)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也就是运化。
如果脾出了问题:脾虚、脾功能减弱,就不能很好的代谢水液,这时候水湿就会滞留在身体某个地方引起疾病。
现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要想远离疾病,就要从排寒湿,通经络,健脾调体质入手!在选择灸法、拔罐、刮痧、按摩、经络调理仪等手段疏通经络的同时,健脾去湿是关键!
如何健康去湿健脾,食疗是首选。
食疗方面为大家介绍一款粥:百岁黑。它属于药食同源方,既是药物又是食物,适合湿气重的天气吃,是健脾胃、去湿气的首选。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养脾胃,非百岁黑莫属。
偏食不吃五谷杂粮的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或者减肥中的人易发生→脾虚→血虚→这时怀孕的宝宝也脾虚、爱挑食,吸收极差。
百岁黑核心成分是五谷杂粮粉,五谷杂粮最养脾胃,脾胃调理好了,吃嘛嘛香,贫血问题、肥胖问题和黄脸婆问题等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
大量顾客亲身体验,吃了一段时间百岁黑后,明显感觉到自己大便干结情况好了很多,排便通畅,缓解了长久以来便秘的困扰。不仅如此,之前一直鼓鼓胀胀的小肚子也渐渐下去了,排气也通畅了。
有些朋友不单是有湿气重的问题,而且还有些气血虚弱。百岁黑可以补气养血、美容养颜、活血调经。
如果是有白发、脱发掉发、畏寒怕冷、肾气虚弱症状的朋友,百岁黑就更适合,因为黑色的食物可起到补肾作用,而肾水生发,所以对头发的保健是有益的。
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人是自己,老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回健康的自己!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北京哪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