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与护理第5期灌肠术

新发地市场百强生菜销售大户昝丽萍 http://www.hyeechina.com/schq/11391.html

解剖与护理——灌肠术

谢倩

邵阳学院护理学院

级护理学十班

座右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案例

老王91岁了,三餐爱吃蛋黄派,10多天不排便,肚子痛的厉害,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左下腹部隆起,压时疼痛。医生诊断为便秘,鉴于患者年纪太大,要先通过灌肠术治疗。

什么是灌肠术呢?如何操作呢?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从肠道的解剖形态开始讲起。

肠道分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上端起于胃幽门口,下端止于回盲瓣,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全长5-7m,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上接回肠,下至肛门。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

不知道小伙伴平时有没有便秘的经历。我小时候因为不喜欢吃蔬菜,也不喜欢运动,经常便秘,后面养成了爱吃蔬菜、爱运动的习惯便秘就好了。老年人是便秘的常见人群,而且一般是长期性的,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患有肛周疾病,甚至引起肠梗阻,为了不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临床上常常采用灌肠来促进排便,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灌肠术!

重点来了!

灌肠术的分类

灌肠法的定义: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以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不保留灌肠

一、小量不保留灌肠

常用溶液:1.2.3溶液(50%的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ml)

温度:溶液温度为38℃

目的: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2.排出肠道内气体,减轻腹胀。

注意事项:

1.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灌肠液注入速度不得过快。

2.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二、大量不保留灌肠

常用溶液:生理盐水,1%肥皂水液量及温度:成人每次用量为~ml,老年人用量为~m,小儿用量为~ml

液体温度:39~41℃,降温用28~32℃,中暑病人可用4℃等渗冰盐水

目的:

1.解除便秘、肠积气。2.术前、检查、分娩前准备。3.稀释并消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注意事项:

1.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2.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3.伤寒病人,溶液量不得超过ml,压力要低(即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5.灌肠时病人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时停止灌肠,并与医生联系给予紧急处理。

三、清洁灌肠

常用溶液与大量不保留灌肠一致

目的:1.彻底清除残留在直肠内的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及术前做准备。2.稀释肠内毒素,促其排出。3.物理降温。

注意事项:

1.参考大量不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2.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保留灌肠

常用溶液:药物及剂量遵医嘱准备,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温度:溶液温度为38℃

目的:1.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

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病人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2.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注入时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长时间保留,有利于肠粘膜的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病人及排便失禁的病人,不宜做保留灌肠。

术前准备

保持治疗室内环境安静;护士穿戴整洁;核查病人身份信息,告知病人治疗目的。

用物准备:各种药液和灌肠用具以及消毒液。

灌肠术能否成功,术前准备工作相当significance.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流程图:

术后护理

1.不保留灌肠者,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再排便。如有腹痛等症状不见缓解,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2.药物保留灌肠者,停止灌入后,卧床1小时以上,以利于药物收。3.清洁灌肠者,为彻底清除肠内粪便,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每次灌肠后应尽量排净粪便,直至排出清洁无粪便为止,以便为肠道检查和手术做好准备。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加强运动。

案例的最后,91岁高龄的老王,通过一段时间的灌肠术治疗,每天适量活动,注重合理饮食,病情转危为安,与老伴回家静养。

今天的解剖与护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啦!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孟强.田振国.凌光烈.王竞.黄硕.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2(38):63-64

[2]王延.张如平.粘粘性肠梗阻的治疗[J](01):73-74

[3]王丹.张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J](03):-

作者:谢倩

编辑:谢倩

指导老师:李艳伟林娟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jc/5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