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易激惹综合征诊治标准是什么

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以及医疗模式对心理与社会因素的重视,使得一种我们过去并不熟悉的病受到了重视,它就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迁延反复,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但是在我国,对这种病过去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利于病人的治疗。日前,在广州召开的首届肠易激综合征学术研讨会上,出台了该病诊疗常规。

诊断标准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们实行国际上肠易激综合征普遍采用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如果出现下述表现,提示病人患了此病:

1.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中的2项:

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

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并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

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并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

2.下述症状越多越支持诊断:

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太于3次或每周排便小于3次);

粪便性状异常(硬便或水样便);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

黏液便;

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这种标准的好处是什么呢?

专家认为,它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属肠道的功能性疾病),强调腹部不适或腹痛与排便的关系,从而有别于其他肠道功能性疾病。此外,标准将判断的时程延长至12个月,可使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肠道肿瘤的漏诊几率降低。再者,标准在必备条件中没有对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作硬性规定,只强调腹部不适或腹痛伴随有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可使更多病例得到诊断,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

治疗原则是对症与分级治疗

医生们认为,解除患者的顾虑(如恐癌心理)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病人配合医生发现诱发因素(如饮食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等)并设法予以祛除,听从医生有关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有助缓解症状。如果病人有失眠和焦虑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镇静剂。症状明显者,可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

1.解痉剂:腹痛可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东莨菪碱等,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相对特异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剂如匹维溴胺也可选用。

2.止泻药:腹泻可选用洛派丁胺或复地芬诺酯,但注意便秘、腹胀的副反应。轻者可选用吸附剂。

3.导泻药:便秘患者可以使用作用温的轻泻药以减少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的有容积形成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素,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烯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

4.促动力药:替加色罗对改善便秘、腹痛、腹胀有效,适用于便秘型患者。

5.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效特别伴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试用。抗抑药治疗该病时剂量可比抗抑郁症治疗量小。

6.中医药辨证治疗。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hz/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