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完了,春节期间亲人、朋友团聚,免不了要喝酒。大鱼、大肉的也少吃不了,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朋友可要注意了。
但很多朋友可能对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疾病并不熟悉,绝大多数朋友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病,但这个疾病的发病率还是相当高的,肠易激综合征在美国的发病例率是20%左右,而在北京的调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高达8.7%,很多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朋友被医生误诊成了肠炎。
肠易激综合症有哪些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可出现肚子疼、拉肚子、肚子里总是胀气、放屁多,大便不成型,大便粘糊伴有粘液,很多朋友肚子涨的难受,一天要排2到3次大便,排完大便后肚子就舒服多了,还有一些朋友大便干结,难以排除,痛苦不堪。需要说明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的大便是不含脓液和血液的,如果大便混有脓血就要考虑是其它疾病,而不是肠易激综合征。
为什么会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以往认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紧张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因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大脑的调控,压力过大会导致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食物消化不良,就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但美国胃肠病博士MarkPimentel最近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液中抗黏着斑蛋白抗体增高,所以MarkPimentel博士认为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生并非由精神因素导致的,而是由于胃肠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炎症。如果这项研究是正确的,那医学教科书估计要重新改写了。
怎样确诊自己患得是肠易激综合征而不是肠炎或者其它疾病?
很遗憾!目前没有诊断肠激综合征的特异性方法,现在的诊断方法就是排除诊断法。当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拉肚子、大便粘糊、放屁多、肚子胀气、便秘等症状可进行大便常规、结肠镜、血、尿常规等检查,如果这些检查都没有异常发现就可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而美国胃肠病博士MarkPimentel的抗黏着斑蛋白抗体试验目前并没有用于临床,据说,这项实验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特异性高达90%,如果这项实验用于临床,到时候只需抽血化验一下即可区分到底是肠易激综合征还是其它炎性肠病,而国内的医生包括很多消化科医生看到慢性腹泻的病号就喜欢下结肠炎的诊断,然后给患者开了一堆的抗生素回家吃。
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该注意饮食,避免吃产气多的食物,如豆制品,像豆腐、黄豆这些食物产气较多,尽量少吃,吃饭不要吃的太饱,避免给胃肠道造成更大的负担。拉肚子的朋友可以口服双歧杆菌胶囊,腹部胀气、嗳气的朋友可以服用多潘立酮片,便秘的朋友应该高纤维饮食,多吃绿叶蔬菜,多喝水。中成药如补脾宜肠丸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一定疗效,伴有精神焦虑、失眠、多梦症状的患者需要去精神科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