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有些慢性咳嗽患者,在就诊时会说到见风就咳嗽,一遇到冷风,就感觉到嗓子很痒,然后忍不住咳嗽,一般都是干咳无痰。这种类型的慢性咳嗽很常见,症状严重的我一般先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等到症状消失病情稳定之后再用中成药调理一段时间,如此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慢性咳嗽的复发率。
像这种见风就发作的咽痒咳嗽,我所遇到的患者,多数都属于身体本身气虚,容易导致外在风邪侵袭咽喉,然后咽痒咳嗽。因为《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当身体某部出现相对虚弱时,外来邪气才最容易侵袭这个部位。
后世医家又认为“痒自风来”,也就是说一些急性的瘙痒症状,多与风邪有关,治疗一般采用祛风止痒的办法。所以治疗这种遇风咽痒的咳嗽,一面要祛风,通过祛风可以搞定咽痒,间接就可以止咳。另一方面需要补气,具体来说需要补益肺卫之气。因为肺脏上面直接与鼻腔、咽喉相连,咽喉鼻腔相当于是肺脏的前沿岗哨或碉堡,一旦有外邪侵袭,首当其冲。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鼻炎、咽炎患者更加容易引发咳嗽,临床也确实如此。
玉屏风散是一张古方,可以治疗这种病证,现在有玉屏风颗粒,虽然说明书功能主治没有咳嗽,但是治疗这种类型的慢性咳嗽的确很有效。这就是中医临床,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也具有丰富的经验,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否则,只要认识字的人都可以看说明书,都可以开药当医生了。从内行的角度来看,现代许多中成药的说明书根本没有把其本质说明白,况且寥寥数字,读者又多是外行,也不可能说清楚。只有我们运用中医方剂学的理论去研究其药物组成,然后才能精准去运用,扩大治疗病种。
个人经验,运用这种颗粒的关键指证如下:
主要症状:遇风咽痒干咳。
次要症状:活动后容易咳嗽,出汗偏多或者夜间盗汗,乏力,食欲一般,大小便一般无异常,或者大便偏稀。
体质状态:面色多偏白,虚浮,水性皮肤,体型偏虚胖,或体型瘦长但容易弓背,容易精神疲惫,懒言,语速慢,容易感冒。
既往病史:多有咽炎、过敏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肠易激综合征、湿疹、荨麻疹等。
客观检查:咽后壁肠有小滤泡,颜色偏浅,鼻粘膜不红,眼睑内颜色偏淡。肺部X线、CT等检查一般无异常,有时嗜酸细胞会高。
舌像脉象:舌体一般偏胖大,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薄黄不干不腻,甚则水滑,脉多缓、软。
这些信息看着很繁杂,但是面对一个病人,有经验的中医师在一两分钟之内,完全可以准确地获取到这些信息,熟能生巧而已。
生产中成药的厂家很多,一种药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企生产。同一种药物,有些厂家的效果很好,有些厂家的疗效很差,这里面有时与牌子也无关,牵涉到生产工艺和药商的职业精神。比如我经常运用的银翘解毒颗粒,以前发现有一个小厂家生产的疗效特好,这个小厂家就在一个小城市,而且价格又特便宜。我第一次运用,闻着颗粒的味道和原方银翘解毒散煮出来的味道基本一样,而后我从来也没遇到过和原方味道如此一致的品种了。很可惜,最近两年,在青岛各药店也买不到这个品种了,估计是因为小牌子销售量不大,利润太低的缘故。
所以,一旦确定是玉屏风的适应证,如果吃上无效,换一个品牌,说不定就有效,这在临床屡见不鲜。有些西药也是如此,同一种药品,国产疗效差,进口疗效好。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中药,水更深。
更多干货文章,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