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质性功能障碍,包含了机体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在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环境因素中,饮食的作用不容忽视,大多数IBS患者的症状是由饮食或特定的食物引起。而由于IBS患者还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因而饮食、肠道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之间的联系,可能在IBS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IBS中,肠道菌群与大脑的关系
近期,MichaelEisenstein教授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Bacterialbroadband》的综述,论述了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解释肠易激综合征的奥秘,但尚未有明确的证据。
大脑与肠道之间联系密切,患者自身的精神应激、生活行为不当等常常能引起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间能够相互作用;IBS在便秘或腹泻的同时,常伴有焦虑及创伤后压力等精神问题;已有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肠道菌群与IBS的发病相关,益生菌可缓解IBS患者消化系统的不适及精神上的疾病症状。
2益生菌治疗IBS患儿的临床资料
来自意大利的学者近期在Journalof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andNutrition发表了题为《ProbioticsforIrritableBowelSyndrome:ClinicalDatainChildren》的综述,总结了关于儿童益生菌治疗IBS的证据。
药物、饮食、心理和补充/替代医学干预是四种应对IBS的主要方案,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一定效果;24项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水解瓜尔胶、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益生菌对IBS有一定治疗效果;9项儿童+成人RCT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杆菌,罗伊氏乳杆菌DSM和VSL#3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另外有研究表明:幼儿M-、短M-16V1和长BB三株双歧杆菌混合,安全且能有效改善异常腹痛,提高生活质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