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乳糖不耐受?
“耐受”这个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能正常消化和代谢”。健康状况是乳糖耐受,也就是正常情况是人体肠道能正常消化和代谢乳糖。乳糖不耐受,就是肠道不能正常消化和代谢乳糖。而母乳和普通奶粉中含有大量的乳糖,孩子吃奶期如果不能正常消化和代谢乳糖,就会出现一些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直接病因是什么?
肠道内本应该正常分泌的乳糖酶分泌的数量不足,或分泌的乳糖酶活性不够。为什么肠道乳糖酶会分泌不足?
即乳糖不耐受的间接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疾病,都容易引起肠道分泌乳糖酶的部位遭到破坏,从而引起无法正常分泌乳糖酶。如:感染性腹泻引起的乳糖酶缺乏:腹泻时液体迅猛快速通过肠道,产生极强的机械性损害,小肠上皮细胞受损(包括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乳糖不耐受有哪些症状?
腹泻就是乳糖不耐受吗?
各种病因和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容易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但是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大多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大便次数多,大便稀,有泡沫,消化不良等)为什么孩子以前好好的,
突然就出现了乳糖不耐受?
其实并不是突然才出现的,只是现在才发现。所有的腹泻和肠道破坏都可能引起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又会加重腹泻。出现乳糖不耐受通常先由其它各种病因引起了肠道破坏,继而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如果孩子开始出现乳糖不耐受,通常是在此之前有如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道破坏等原发病因。所以治疗乳糖不耐受,往往先治疗原发病因。或者原发病因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同时治疗。原发病因好转后,再继续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不是一出生就有?
以后也会一直有吗?
不是一出生有,也不会一直乳糖不耐受,只要干预合适,最迟1-2个月会变得乳糖正常耐受。不过有一出生就一直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这种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出生肠道就没有分泌乳糖酶的功能,但这种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非常少见的,有的医生从医一辈子,也没有遇到1例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如果孩子诊断是乳糖不耐受,极大概率就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可逆的,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肠道症状好转,肠道上皮细胞顶端刷状缘修复,乳糖酶活性会恢复正常,变得会正常吃母乳和含乳糖的奶粉不腹泻。为什么乳糖不耐受吃母乳
和普通奶粉就会腹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吃奶期的孩子肠道内本可以分泌大量乳糖酶,所以宝宝从一出生就可以消化乳糖,乳糖(二糖)经过乳糖酶的分解变成半乳糖(单糖)和葡萄糖(单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的单糖才可以被肠道正常吸收。乳糖不耐受的孩子由于肠道破坏而导致人体正常分泌的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不够,从食物中吃进去的乳糖没有足量活性的乳糖酶分解消化(母乳和普通奶粉中都含乳糖的成分),导致腹泻及其它消化道症状。当然,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随着人长大不需要吃奶后,人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也在逐步退化,所以乳糖酶活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也就是说成年人的乳糖酶活性低于婴幼儿,成年人肠道消化乳糖的能力更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一吃多牛奶,也会拉肚子。大部分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一般多久能好?
会一直乳糖不耐受吗?
因人而异。根据原发病因的严重程度,也根据孩子肠道的生理状况。一般单一的乳糖不耐受病因,去乳糖饮食或人工吃进乳糖酶,7天内症状会明显好转。肠道症状好转后,由乳糖不耐受变得乳糖耐受,一般需要2-4周。孩子乳糖耐受后,可以正常食用母乳或其他含有乳糖的食物。有一点很关键的是干预原发病因的好转,特别是一些慢性肠道疾病(如牛奶蛋白过敏、乳糜泻等)。如果原发病因未好转,就算乳糖不耐受短暂性好转,也会因为原发病因破坏肠道而又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需要停母乳吗?
可以不需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吃母乳会腹泻。治疗方案一:如果停母乳换无乳糖配方粉可以治疗乳糖不耐受。治疗方案二:不停母乳,在吃母乳前几分钟吃乳糖酶也可以干预乳糖不耐受。有多少人出现过乳糖不耐受?
据“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第25卷第7期乳糖不耐受症及其治疗黄永坤杨娟”统计的数据:3岁以下腹泻患儿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发病率61.73%,中国2-3岁发病率38.5%,中国7-8岁发病87.6%,中国11-13岁发病87.8%。78%慢性腹泻儿童有肠黏膜损害,68%慢性腹泻患儿伴有乳糖酶缺乏。50-77%急性腹泻婴儿和儿童有乳糖不耐受。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高于其他原因腹泻。乳糖不耐受需要孩子忌口吗?
需要哺乳宝妈忌口吗?
乳糖不耐受除了孩子不能正常消化代谢乳糖,和孩子的吃的其他食物没有关系,和妈妈的饮食没有关系。如果乳糖不耐受的同时有蛋白质过敏,特别是过敏症状较严重(便血、潜血阳性),哺乳妈妈就需要忌口高蛋白和易过敏食物,孩子回避牛奶蛋白的食物。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乳糖不耐受?
如孩子反复出现肠道症状如腹泻、腹胀、腹痛、消化不好等症状,已排除感染因素和其他病因,怀疑乳糖不耐受,去医院做乳糖不耐受的化验(常见的化验大便或尿),化验结果呈阳性,即确定乳糖不耐受。如不方便做化验,医院无该项检查。可去乳糖饮食或吃奶前吃乳糖酶,观察好转,如果去乳糖饮食或吃乳糖酶很快就好转,也能诊断乳糖不耐受。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
原发病因有哪些?
牛奶蛋白过敏、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感染性腹泻、肠道手术、Ig缺乏症、急性胃肠炎、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短肠综合征、克罗恩病、β-胰蛋白缺乏症、广泛肠切除,因服用药物如新霉素、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简单理解:各种会引起肠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的肠道疾病,都可能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哪些化验检查
可以查出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检测:氢呼气试验、粪还原糖测定(化验大便)、尿半乳糖测定(化验尿)。医院检测方法不同,都很快捷。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检测的结果,检测呈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都存在。需要以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经验给与诊断为主。如怀疑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或吃乳糖酶肠道症状就好转,吃回母乳等含有乳糖的食物症状又反复。如此反复验证,那么也能诊断为乳糖不耐受。为什么乳糖不耐受吃氨基酸
或深度水解也会好转?
因为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道症状往往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在配方设计上通常不含乳糖。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吃氨基酸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也能好转。但如果只是单纯的乳糖不耐受,不鼓励用氨基酸或深度水解,因为考虑到价格昂贵且口感不好等因素。如果孩子乳糖不耐受的同时有蛋白质过敏,或者对大分子蛋白质消化吸收不好,则建议用氨基酸或深度水解,而不建议用无乳糖配方粉或单纯只用乳糖酶。对于牛奶蛋白过敏同时有乳糖不耐受的孩子,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替代普通奶粉的同时,如果喂养母乳,则需在母乳喂养前5-15分钟吃乳糖酶,以消化母乳中的乳糖。乳糖不耐受吃无乳糖配方粉,
不好转却更严重是什么原因?
如果高度怀疑乳糖不耐受或已确诊乳糖不耐受,吃无乳糖奶粉(俗称腹泻奶粉)也仍然不见好转甚至更严重的,那么同时存在蛋白质过敏的概率高。无乳糖配方和普通奶粉的区别只是将普通奶粉里的乳糖去除了,但大分子蛋白质仍然存在。无乳糖配方和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不同,无乳糖配方中的牛奶蛋白成分仍然存在(氨基酸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将蛋白质变成了小分子氨基酸和短肽),无乳糖配方中大分子的牛奶蛋白会仍然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两个病因很容易同时存在,因为牛奶蛋白过敏会引起肠道破坏,肠道破坏后又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又加重腹泻。这个时候,在干预乳糖不耐受的同时,就需要同时干预蛋白质过敏,才能彻底好转。乳糖不耐受在肠内造成
腹泻的发病机理?
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肠上部,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分泌乳糖酶,将乳糖水解为单糖,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肠乳糖酶活性降低时,使未使未吸收的乳糖停留于肠腔内,由于它的渗透作用,导致水和钠离子、氯离子向肠腔内运转,直至肠内容物与细胞外液的渗透梯度达到平衡,肠腔液体的增加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通过,引起水样便。未消化的乳糖到达末端回肠和结肠,部分被细胞代谢为乳酸、乙酸和氢气,这些有机酸进一步增加了肠腔的渗透压力,促进腹泻的发生,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小肠黏膜受损导致绒毛顶部含乳糖酶的上皮细胞丢失,加上修复后不成熟的上皮细胞乳糖酶活性较低,导致腹泻患儿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未被消化的乳糖随消化道下行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和气体(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等)。由于乳糖发酵过程中产酸产气。增加肠内渗透压,会出现肠鸣、腹痛、排气增多和渗透性腹泻等症状。蔗糖也是双糖,腹泻时也易发生蔗糖不耐受,发病原理和乳糖不耐受一致。乳糖不耐受的治疗方案
方案一:停止吃所有含有乳糖的食物(如母乳、普通奶粉),以去乳糖的食品(如无乳糖配方粉)作为营养替代。优点:停止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腹泻好转会很快。缺点:如母乳喂养的孩子,停止母乳带来喂养上的不便,损失母乳宝宝天然食物的营养。停止母乳久了容易造成回奶。如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的同时有蛋白质过敏,吃无乳糖配方粉仍然会过敏,甚至会加重过敏症状。方案二:正常母乳或普通奶粉喂养,在喂奶前几分钟食用乳糖酶优点:不影响孩子吃母乳,孩子仍然能吃含乳糖的食物。缺点:孩子每次吃奶前都需要提前几分钟先吃乳糖酶,多了一道喂奶的程序。乳糖不耐受和
牛奶蛋白过敏的区别?
牛奶蛋白过敏是对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乳糖不耐受是肠道不能正常消化和代谢乳糖。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能引起肠道症状,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湿疹、皮疹、荨麻疹)、呼吸道(慢性气喘咳嗽)等症状,而乳糖不耐受只会引起肠道症状,不会有皮肤和呼吸道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一点:乳糖不耐受大多不会引起便血(或潜血阳性),便血的出现考虑蛋白质过敏的概率高,而不是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容易同时存在,有时牛奶蛋白过敏是乳糖不耐受的原发病因,乳糖不耐受是牛奶蛋白过敏的继发疾病。怀疑孩子乳糖不耐受
家长接下来该怎么做?
1.诊断原发病因,干预和治疗原发病因。2.去乳糖饮食或吃奶前食用乳糖酶。3.待肠道好转后,乳糖耐受后,恢复正常饮食。4.治疗干预过程中询问医生或专业人士,不要上网查询症状对号入座,盲目处理。健康快乐
欢迎分享转发原文,普及知识。
文章中有一些概念为个人理解,
如有局限,欢迎专业人士指正!
如转载或截图至其他文章或其他用途,
需联系作者授权。
参考文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第25卷第7期
《乳糖不耐受症及其治疗》黄永坤杨娟
中华儿科杂志第51卷第3期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询证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第55卷第7期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