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有时像人一样,也会多愁善感,遇到外界不良刺激后,原本功能正常的肠道就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排便后腹疼等不适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临床叫做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虽然大家并不熟知,但是临床上却不少见。据统计,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在5%-24%之间,在我国每5位女性及8位男性中就有1人患过或正在患此病。那么究竟什么是肠道易激综合症?肠道也会多愁善感么?这里肠道指的是大肠和小肠,易激就是容易受到刺激、易于激动。就像我们平常人受到刺激会忧伤、哭泣一样,此种患者的肠道特别容易多愁善感,容易受到刺激,并且因为过度“激动”而产生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在内的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但是首先须经检查排除一些器质性的疾病,需要强调的是肠道易激综合征各种检查并无异常发现,主要是一种功能障碍。肠道为什么多愁善感,这和脑-肠交通有关。肠道内有着丰富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与大脑联系紧密,且与肠道内的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双向、环路网络,也就是说肠道的改变可以迅速上传到大脑,而大脑的异常也可以很快传到肠道,影响其运动、分泌功能。
肠道易激综合征起病比较隐匿,症状时好时坏,病程长达数年,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可以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腹痛、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腹痛部位不定,左下腹为主,多于排便后缓解,入睡后疼痛消失,睡眠中疼醒者极少。腹泻和便秘可以交替出现,腹泻每日大于3次,或排便少于3次/周,大便虽有粘液,但绝无脓血。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病人,一般都具有敏感、内向、胆小、焦虑等心理因素。
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复杂,缺少特异性,缺乏可靠的检查诊断指标,诊断应该慎重,切忌草率武断,不要先入为主,要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后再做出诊断。治疗因人而异,本病治疗要做到两个结合,即精神治疗与身体锻炼相结合,药物与饮食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但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饮食方面要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和烟酒。放下思想包袱,振作精神,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病程中出现症状加重,大便带有脓血,消瘦、贫血、发热等不适,医院及时就诊。
供稿:普外二科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