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早睡早起,温水洗漱。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办法。
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开始,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这样可以防止室内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湿气重,导致出现风湿疼痛的现象。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饮食养生
从饮食方面,养肝护脾是关键,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春笋、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冰冻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淇淋、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运动养生
锻炼也要注意保暖。惊蛰时节早晚气温温差大,乍暖还寒时候很容易导致生病,所以锻炼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的保暖很重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受风寒。
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温度上升后再外出锻炼。
运动强度要适量。由于冬季刚过,由于长时间不锻炼,开始锻炼的时候要适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运动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慢慢加强运动量就好。
情志养生
惊蜇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易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因此,惊蜇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北京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年9月,是首都中医治未病工程饮食调节专业服务团队之一,是丰台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协作指导单位,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中医师3人,研究生3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
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经络监测、体质辨识、然后由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为您制定一套针对性强、个性化的中医健康指导和综合调养方案,包括药膳食疗、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体质茶疗、运动建议、音乐疗法等,并根据体质状态,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火罐、刮痧、耳穴压豆、刺血、埋针、埋线理疗等多种中医技术综合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调治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尤其对常见亚健康症状,如:乏力、目干涩、身体疼痛、耳鸣、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夜尿多、便稀、便秘、饮食减少、腹胀、咽干、失眠、健忘、心悸、自汗、郁证、痰浊、湿阻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理。与医院多个临床科室合作,开展中医内科、骨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并长期免费做体检报告的解读。
“治未病中心”专家介绍
张国妍,女,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国际现代针灸埋线学会副会长,世界中联埋线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3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擅长经方、穴位埋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在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便秘、黑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糖尿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及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杂症,并对亚健康、情志病、身心疾病的调理及中医养生有一整套的方法。
方金,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埋线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世界中联易医脐针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正骨、火罐、刮痧、振腹推拿、耳穴压豆、刺络泻血、穴位埋线等技术综合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运动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以及调治失眠、健忘、眩晕、心悸、抑郁、焦虑状态、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症、青少年近视、美容减肥等。尤其擅长寿氏脉诊、头针运动疗法、易医脐针疗法及无痛速效筋针疗法。
焦志宏,男,主治医师,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埋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会员,首都治未病健康工医院饮食调节团队秘书。
擅长运用针灸、正骨、穴位埋线、拔罐、刮痧、放血、中医经方等治疗以下病症: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消化不良、心悸、乏力等,面瘫、神经痛、颈肩腰腿痛等多种疼痛,痛风、中风偏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与亚健康的调理,中医健康养生,减肥美容等。
勾明会,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国针灸学会会员,贺氏火针学会会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埋线专业委员会会员。
擅长运用中药、毫针针刺、火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治疗难治性眼病、失眠、肥胖、带状疱疹、面神经炎、高血压等慢性顽固性疾病;女性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症等亚健康调理。
焦志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