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的原因:肠易激惹腹泻型患者有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共生关系,它们负责形成免疫屏障防御病原菌入侵,帮助消化肠胃无法吸收的食物,生成一些维生素……。
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和种类遭到破坏,紊乱的微生物系统易引发肥胖、糖尿病、肝脏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哮喘、自闭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于衰老。
肠道微生物以纤维为食物,一旦缺乏纤维,它们会开始降解黏液。对于正常的肠道,黏液的生成和降解处于稳态。但是缺乏纤维,黏液的降解速率会比生成速度快。这无疑会增加肠道被感染的几率,重视均衡膳食合理补充纤维的重要性,因为一旦缺乏纤维,肠道菌会吃你!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诊断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III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治疗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方案,应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因,减轻症状,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
1.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高脂肪食物抑制胃排空,增加胃食管反流,加强餐后结肠运动。高纤维素食物(如低聚糖益生元金双歧)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缓泻剂(作用温和,起效较慢,例如杜密克等)、肠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如益生元膳食纤维)、肠道功能调节药物(得舒特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