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节气,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啦

点上方蓝字新丰台即可快速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但事实上冬眠中的动物们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它们从冬眠中苏醒,重新开始活动的主要原因。又有古词云:“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说明惊蛰已是进入仲春,又到了一年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雷为鞭策,劳碌一季重新开端。从明天起,田间地头又要热闹忙碌起来了。

而正为梦想奋斗的你,是否也做好准备,继续全力以赴呢?请相信:只要努力,梦想能到达的远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三月的天,小孩的脸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俗话说,“三月的天,小孩的脸”,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惊蛰三候

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关于惊蛰的谚语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藏在惊蛰里的养生秘密

穿衣应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大家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一些年轻的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以“捂”为主。

饮食清淡多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心平气和,慎动肝火

惊蛰时节,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

  因此,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熬夜;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同时可以每天饮用冲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郁、养颜美容的作用。

惊蛰节气多吃五种蔬菜

1、蓬蒿菜味甘辛性平。早在唐代已列为食疗之品,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称之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蓬蒿菜有明显的平肝、清虚热作用,对肝阳上亢者如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头昏、睡眠不安及热咳有痰等证有良好的疗效。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内热便秘者。

2、蕹菜又名空心菜,味甘性平。可炒,可煮汤,可凉拌。因为味淡,常不被人们重视,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嵇会的《方草木状》称之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类、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伤治淋浊便血、妇女白带、肺热咳血、鼻出血及无名中毒。有书记载,用其内服能治热痢,外用能治疮痛肿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3、荠菜味甘性温。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钝,或炒野鸡肉,或与豆腐共煮羹。但多数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4、生姜味辛性微温。日常在烧鱼、肉、鸡、鸭、虾、蟹等都要放点生姜作佐料。生姜的药效有去寒、去腥、止呕、发汗、止咳、止反胃等。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热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为夜间人气收敛,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红枣10枚煎水服,治疗脾胃虚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大便泄泻,常有高效。在此必须说明,内热偏重者及舌苔黄而干者忌食生姜。

5、韭菜味甘辛性温。是一种良好的振奋性强壮剂,有健胃、壮阳功能。凡肾阳虚所致梦遗、滑泄、腰酸、小便频数、小儿尿床、妇女腰酸白带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故又名“起阳草”,如与开洋(虾米)同炒,其效更好。但内热便秘,口干舌燥者忌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结膜炎等也当忌食。

虽说仲春是万物生长、充满朝气的时节,但是到了仲春,人们却时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脑供能不足,加之春天温暖的气候和较高的湿度,对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自然会感到头脑发沉,昏昏欲睡。“春困”就这样产生了。

那么如何预防春困呢?

小B在这里给大家支点小妙招~

防春困的最佳方式——食疗!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草莓、柠檬等。将体内环境“调到”碱性是预防春困的好方法。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人体缺钾元素会使肌肉疲乏无力,反应迟缓,也容易犯困。海藻类食品一般含钾较多,如紫菜、海带等。春天应多喝点紫菜汤、海带汤等。此外,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笋、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大豆及制品也含钾较高;水果以香蕉含钾最丰富。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缺乏维生素,会引起代谢异常、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不妨吃些胡萝卜、大白菜、韭菜、马铃薯、柑橘、番茄、苦瓜、芹菜等之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多吃蛋白质类食物,如鱼、鸡、瘦肉、低脂奶制品。其中的酪氨酸是脑内产生警觉的主要化学物质,有助于预防春困。

除了食疗外,每日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午休一下,小睡一会或者到室外走走,欣赏仲春的美景,可以使自己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与工作上来。这也是预防春困的很有效的方法!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过,仲春到。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节气里,小B希望大家不要老是窝在家里,以睡制困。多出去走走吧~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心来感受这个充满灵气的季节——春天。

看完记得分享,懂得分享,生活会越来越美好\(^o^)/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zz/2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