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导读

有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irritabIebowelsyndrome,PI-IBS)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Stewart发现部分阿米巴痢疾和杆菌性痢疾患者恢复后仍会出现慢性结肠炎,而此时体内最初的致病微生物已经消失,于是提出了痢疾后结肠炎的概念,并把该病分为I、IIa和IIb三型,其中I型结肠黏膜正常,IIa和IIb型呈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年,Chaudhary等首次证实25%的IBS患者认为他们的症状始于早期的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一、定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胃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Iebowelsyndrome,IBS)的关系密切。国外学者SpiIIer等根据IBS的RomeIII诊断标准制定了PI-IBS的定义:以前未患IBS的个体,早期胃肠道感染恢复后出现IBS症状;胃肠道感染符合以下2条或2条以上特征:(1)发热;(2)呕吐;(3)腹泻;(4)粪便标本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

二、PI-IBS国内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胃肠道感染较西方发达国家更为常见,但是有关PI-IBS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一项来自青岛地区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IB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其中PI-IB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2倍,非-PI-IB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6倍。60岁以上的人群PI-IBS与非-PI-IBS的患病率均明显降低。

三、临床表现和治疗诊断

临床症状分析示,PI-IBS患者多为腹泻型,可伴腹胀、排便紧迫感和粪便黏液增加。13%为便秘型IBS,24%为混合型。此外,腹胀在PI-IBS患者中亦十分常见。

PI-IBS属排他性诊断,需与乳糖不耐受、胆汁酸吸收不良(表现为夜间腹泻、粪便量增多)、乳糜泻、憩室炎、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等多种疾病相鉴别。上述疾病亦可继发于急性肠炎恢复后,症状与IBS相似,且易发生重叠。诊断时可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排除。

四、治疗

针对PI-IBS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参照普通IBS的治疗方案实施。早期急性胃肠道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和数量改变,因此选择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轴膜屏障功能,但是其有效性目前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评估。

PI-IBS患者肠道内可观察到肠嗜铬细胞增生和5-羟色胺释放增多,虽然5-HT3拮抗剂和5-HT4激动剂在治疗散发型IBS时效果不明显,但是治疗PI-IBS可能有效。

Dunlop等针对PI-IBS时可能存在的肠道低级别免疫反应,给予PI-IBS患者泼尼松龙治疗,虽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肠嗜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以下药物:①美沙拉嗪:Bafutto等予18例PI-IBS患者和43例腹泻型非PI-IBS患者美沙拉秦mgtid治疗30d,结果示PI-IBS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明显下降,排便次数明显减少,粪便黏稠度改善。腹痛和腹胀明显缓解.说明美沙拉嗪可明显缓解PI-IBS患者的症状:②新型治疗腹泻型IBS的药物亦可用于治疗PI-IBS,如阿片K受体激动剂阿西马朵林、活性炭吸附剂AST-、氯离子分泌抑制剂crofelemer和色氨酸羟化酶1抑制剂LXl等,均可明显缓解腹泻型IBS患者的症状,改善粪便性状。

PI-IB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随时间的延长逐渐缓解。预后明显优于非PI-IBS患者。但亦有研究发现,PI-IBS的症状可持续8年之久。有关PI-IBS各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早期胃肠道感染是IBS的较为确切的病因之一,部分患者在肠道感染痊愈后仍存在IBS症状,即PI-IBS。目前有关PI-IB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自然病程较为明确,但是对PI-IBS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子恺,杨云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1(10):-.

[2]宋军,侯晓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17(2):71-74.

[3]石卉,万军,刘文徽,等.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差异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54(4):-.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zz/1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