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悦书目020关于肠子的小奥秘

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

蹲坑比马桶更易排便原来有科学依据,肠子竟能决定我们的日常举动,肠道内充满细菌而且对人体大有裨益。这些平时鲜有耳闻的知识,也许分布在各类科普书籍中,但在科普书籍中,能用如此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并运用大量生动诙谐的比喻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知识的,可谓寥寥无几,但这本《肠子的小心思》可以当之无愧地名列其中。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明明可以靠颜值但偏偏要靠才华征服读者的德国妹子,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她是剖腹产临世的,也没有被母乳喂养过,最早时她患有乳糖不耐症,可是5岁之后就突然神奇地好了。在她17岁那年,她右腿上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小伤口,寻医后也没有确诊导致伤口不但没有愈合反而扩散了。经过她的偶然发现,才知道这一切都与肠道有着密切关系,从而治愈了她的疾病并从此踏上了学医之路。

[德]朱莉娅·恩德斯

谈到科普书籍,在大多数的读者印象里,要么是单调乏味的语言,要么是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即使像霍金在《时间简史》用极为清晰而机智的描述,却依然有些读者觉得难以掌握复杂的概念。但在这本书中,通过作者本人幽默风趣的叙述,再加上生动活泼的翻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莞尔一笑甚至捧腹大笑。

在描写便秘时,作者写道:“便秘就是……一直期待着那啥,但它就是不出现……好不容易来了吧,还要费上好大的力气,结果就这么一丁点……所谓千呼万唤屎出来。”

在写细菌在我们体内的历程时,作者写道:“我们用嘴开启了它们的命运,用屎记录了它们的辉煌和血泪。”

……

排便便的奥秘

为什么蹲坑比马桶更易排便,原来是我们肠道外围有一块肌肉像套索一样包裹牵引着它,进而产生了一道弯曲的折痕,配合着大肠在那个区域的弯折,帮助我们更好地将便便憋住。只有在蹲坑状态下,肠道才会变得笔直,排便通畅彻底,而对于已经普及马桶的现代人,作者的建议是在脚下垫个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找好角度就行了。另外,书中还提供了便便对照图,可以在结束后观察一下以推测自己的身体状况。

大脑是我们人体的指挥中心,但我们的人体并不是所有活动都受大脑控制,例如我们的消化过程,就不是大脑主动运作的结果,而是依靠肠道神经系统,使一切消化活动可以依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我们的一些无端的抑郁也有可能是肠道的问题。

而且一些偶尔发生的肠道反应其实并不像我们以为的不良反应。例如呕吐,其本质是从上至下数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让对我们身体有害的东西派出体内,或是在眼睛耳朵不平衡状态时的过度谨慎。

人类的好帮手

另外,书中还提到,消化过程离不开在肠道细菌的帮助,你可能感到一丝紧张,但实际上,这个世界95%以上的细菌都对我们无害,而且其中的很多甚至还对我们有益。肠道细菌就是就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它们主要集中在大肠内,帮助我们消化一些小肠无法吸收的营养物质,给我们供给营养,为我们生产维生素。在西方人的饮食中,有90%的营养来自吃进去的食物,10%来自细菌每天的给养。

每个人的肠道细菌并不是相同的,会因为人种、家族、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并且因此也会导致一些特殊的症状。肠道细菌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收集培育,直至3岁后才初步形成了肠道内的细菌群落。从出生时获取它的最初方式就是通过母亲生育时的阴道,以及母亲的乳汁。以及我们后天的获取,例如亲亲妈妈、咬咬手指、啃啃各种奇怪的东西时,各种细菌就进入我们的体内,很快就在肠道生存发展,形成我们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

不仅如此,肠道细菌还能锻炼小宝宝的免疫系统,而妈妈的母乳就是小宝宝获得某些特定菌群的方式,例如双歧杆菌,如果缺少这种这种细菌,小宝宝长大以后变胖子的概率会比其他人高很多。小宝宝出生后的几周获得的菌群对免疫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宝宝仅出生3周后就可以根据他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来判断以后他换过敏、哮喘等疾病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画都是由作者的平面设计师妹妹创作,在简单的同时却生动传神。而且这也是少有的在阅读同时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科普书籍,更重要的是,在认识到肠子是如此奇妙而充满魅力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有意思的多。

喜欢记得







































临沂白癜风医院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zz/1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