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自闭症孩子更容易受到心理创伤医生说这

孤独症孩子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家长格外关心的话题。他们会不会因为不同而心理更加脆弱?面对别人不友好的目光,他们会不会产生心理阴影、留下创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针对以上问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陈静给大家带来了特别分享。孤独症孩子:请相信我的坚强,给我需要的支持文

陈静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国家二级心理治疗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我们知道,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生活中常见的刺激可能都难以忍受;情绪激动的时候,可能会做出让自己受伤的举动;他们行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缺乏社交,不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等等,因此更容易遭受欺凌和委屈……

注:

有研究显示,智力障碍和发育障碍的青少年在校园、社区和家庭里受到不友善对待的现象是其他孩子的1.5到3倍。

因此在我们心里,当孩子遇到困难,也难免会觉得外界不够友好,会感到不公平、气愤,也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

孤独症的孩子的内心会更加脆弱吗?

受到伤害,孩子心理会不会留下阴影?

如何能够给孩子更好的保护?

家长可以试着从孩子角度感同身受,思考孩子是否受到心理创伤,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好在孩子其实比大人想象得更坚强,即使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就形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

被过分夸大的创伤

现如今,因对安全的过度强调,创伤这个词已过分扩张了它的涵义。

在精神科领域,DSM手册中“创伤”一词最早是指导致身体伤害的因素,比如脑外伤,引起的精神症状等。

年修订后,首次将心理性的创伤纳入诊断标准。不过它所指的是必须导致大多数人都能产生严重反应的事件,例如战争、酷刑、重大事故、自然灾害或严重的暴力伤害等。

至于亲人亡故、父母离婚、搬家等生活事件,虽然会带来悲伤、痛苦或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但不会造成创伤。通常来说即使不用任何干预,人们也能从那些情绪中自行复原。事实上即便有些创伤经验,大多数人也可以自行痊愈。

但近年来创伤这个词变成了“由某人认定在身体或情感上导致伤害的经验,对这个人的生活及心理、身体、社会、情感或精神状况造成持续性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评估创伤时,伤害的主观体验变成了关键标准。

这种情况发生在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身上,就常常会随着看护者的主观认知得出肯定的结论,也就是说家长觉得孩子因为某个伤害留下了心理阴影。

举个夸张的例子:

孤独症孩子坐公交车总是哭闹,家长担心给TA留下心理阴影,因此避免带着孩子坐公交车。

事实上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他们能从痛苦的经验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已经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历了一段痛苦的事件后,他们反而会变得更好、更强。

与其担心创伤

不如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知

来看两个例子吧!

唐纳德(DonaldGrayTriplett)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认定的孤独症患者。虽然他的父母很爱他,给予了他大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7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