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ldquo我要瘦rdquo

疾病源于无知,健康起于觉悟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其中,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肥胖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还会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肥胖还是明确的致癌因素之一。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强调,尚无先进的技术可以治疗肥胖,最关键的就是做到吃动平衡,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BMI在18.5-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则为肥胖。

“光看BMI还不够。”北医院副主任医师梁翠梅指出,研究表明黄种人的脂肪更容易积聚在内脏和浅层皮下,中国人的脂肪常常堆积在腰腹部和内脏,导致腹型肥胖率高于普通型肥胖率。腹型肥胖,即体重正常,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方法是腰围,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者超过万。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而国家每年因为肥胖对医药费的投入更是以数百亿人民币计。国家也是苦不堪言啊。肥胖除了引起常见的三高之外,还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怀孕)、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肥胖在与人类长期的斗争中已经变得很狡猾了。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有些肉眼看起来很匀称的人,很有可能内脏脂肪超标。一到体检的时候,一大堆指标超标。

很瘦=营养不良,很胖=营养过剩。

大部分人都习惯性地这样认为。

然而,真相是很残酷的。

胖人,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均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人的膳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就会出现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多是由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营养不均衡引起的。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其中,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基本上没达到科学的摄入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我国隐性饥饿的人口有3亿之多。如果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失衡,身体虽然感觉不到饥饿,但健康却会在无形中受损。由于营养素摄入不全面,会导致隐性饥饿,进而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隐性饥饿者也是肥胖症的高发人群

实际上,肥胖者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体重超标者往往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体育锻炼不足,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在传统观念看来,肥胖者多显富态,是营养过剩的表现。事实恰恰相反,肥胖绝非是营养过剩,而是热量(主要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过剩,而同样对人体非常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却是严重缺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只是七大营养素中的两种,不能代表全部的营养,所以认为肥胖者营养过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大多数肥胖是由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而导致的营养不均衡引起,而并非营养过剩,同时,肥胖的人群往往存在着其它营养素的不足,也就是存有营养不良、营养不均的现象。肥胖者体内多余的脂肪,只有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才会被燃烧,才会被代谢掉。营养素,同人体基础代谢、脂肪代谢有密切关系,直接关乎减肥效果。

营养素的代谢功能营养素代谢功能必需脂肪酸可运输血液中的血脂,促进脂肪的代谢维生素B族参与人体脂肪的合成代谢,促进脂肪燃烧蛋白质增加身体肌肉合成,提升代谢率,减少脂肪堆积纤维素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和控制血糖指数达到降脂效果抗氧化营养素让人体衰老减缓,保持年轻状态的基础代谢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好菌分泌物可降低脂肪合成水促进体内废物的代谢,减少垃圾堆积矿物质参与身体的构成,与酶结合保持代谢所需酶的活性因为,营养素缺乏,会导致促进肝脏代谢的酶不足,肝脏代谢能力也会下降,这又会令肥胖者陷入“年年减肥年年肥”的恶性循环。

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偏胖还是偏瘦,其原因并非营养缺乏或过剩,而是长期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长期营养不均衡,肝脏代谢功能就会出现紊乱,多余的脂肪无法正常代谢到体外,堆积到皮下就会形成外形肥胖,沉积于血液就会造成高血脂,附着于脏器就会影响脏器功能(如脂肪肝)。所以只有从营养调节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肝脏代谢水平低下问题,肥胖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根据《全球营养报告》,

胖人比瘦子更容易营养不良!

主要原因有几个,解决办法请看最后。

胖子营养需求更高1肥体重大、个头大,营养需求越大

打个比方,一辆大货车,跟一辆家用轿车相比,自然是大货车需要燃料更多,你赞成吗?

肥子跟同龄正常体重的人相比,因为体重更大、块头更大,需要的营养也就要更多,这样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2肥胖营养脂肪和糖的代谢

大多数肥胖的人,都会并发「代谢综合症」,倾向于把吃进来的糖,更多地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吃进来的脂肪,也更不容易被分解。

而想要代谢不这么异常,就对饮食有更高的营养要求。

能量过剩≠营养过剩

肥胖的人饮食结构往往不太合理,吃的能量很多,但营养素却没有达标。所以,肥胖是能量过剩,而不是营养过剩。

吃多了深加工的白米饭、白面条、大油饼,煎、烤、炸、炒等油腻菜肴,各种加工零食,能量高、营养少。

而越是高油高糖高能量的食物,饱腹感越差,也越容易吃多,还会进一步能量过剩。

营养不良与肥胖恶性循环

充足的营养,是身体正常代谢的基础。如果营养不良,就像原料不够,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更容易发胖。比如:

缺钙,加重肥胖钙

如果缺乏钙,身体产热能力下降,能量消耗减少,而脂肪合成酶活性却会升高。那样,脂肪消耗的少,却合成的多。

因此:缺钙会让肥胖的人越来越胖。

缺B族维生素,想瘦很难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可以帮助分解葡萄糖。如果体内的维生素B1不足,糖分解不掉,就易转化成脂肪。脂肪想要消耗,有越多的泛酸帮忙越好;而想要进一步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就需要足够的维生素B2和烟酸的参与。

想要糖类和脂肪不转变成肥肉,这些B族维生素是缺一不可。对肥胖的人而言,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反而更多。

不科学减肥,加重营养不良1极低热量食物加重营养不良

减肥确实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但有些人一日三餐不正常,有时吃包方便面,或者吃块蛋糕,扛扛饿;有时又会犯暴饮暴食。

我们发现很多正常的人,即使一日三餐正常饮食、保证能量足够的情况下,有些营养素,比如维生素D、铁、维生素B1、膳食纤维等,依然还是不够的。

而如果是极低热量饮食,还总吃些没营养的,怎么可能不加重营养不良呢?

2极端的饮食减肥

有些人长期采取一些极端的减肥法,比如只吃苹果减肥、喝果汁减肥,喝可乐减肥等。这样极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而且可乐、果汁和水果中的糖类含量高,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却少的可怜。这样只会越减越胖。

3运动加大,营养没有跟上

常被大家忽视的一点是:运动量越大,身体需要的营养素也会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提倡减肥人群适度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补充剂。

而为了快速减肥,有些人不仅节食,减少营养,还拼命运动,加大消耗。这种减肥方式,确实能够快速瘦下来,但往往容易反弹,甚至比以前更胖。

很多女性通过节食加大运动来疯狂减肥,极易导致经期紊乱,严重的更会导致闭经。

这就是身体极度缺乏营养而点亮的警示灯!

4盲目追求消瘦美

如今的社会,很多体重正常、身材匀称的人总是盲目的追求消瘦美,盲目地跟风乱减肥,把一个正常的人硬要减成营养不良。

简而言之,瘦≠营养不良,肥胖也会造成营养不良,盲目减肥极易引起营养不良。

近几年来,益生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被理解为是促进肠胃消化,减肥的好助手。但益生菌真的可以帮助减肥吗?让我们来一探事情真相。

早在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I.Gordon教授课题组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诉说了一个“双胞胎姊妹,胖丫头的肠道菌群让小白鼠变胖,而瘦丫头的肠道菌群让小白鼠变瘦”的有趣故事:科学家们特意选了好几对特别的双胞胎——都是“胖+瘦丫头”的组合,保证了接下来“变量”的清晰可见。接着,把胖、瘦丫头肠子里面的菌群分别转到了2组同样处理的无菌鼠里,喂同样的食物(低脂肪、高膳食纤维),这下,肠道菌群的威力立马就显现出来了!在都吃低脂高纤健康饮食的情况下,接收了“胖菌群”的老鼠就悲惨的变成了胖老鼠,而接收了“瘦菌群”的老鼠还是瘦老鼠!而后研究瘦老鼠发现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比例远远高于胖老鼠。

结论就是:肠道菌群影响了胖瘦,而食用益生菌就是提升有益菌比例的最好方法!所以益生菌减肥是有效果的。

肠道益生菌和胖瘦间的关系是什么?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正常体重的人与胖人之间体质是完全不同的,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则可能是肠道微环境的差异。正常体重的人之所以长不胖是因为肠道中某些细菌的比例占有优势。这种细菌时时刻刻守卫着人体营养代谢的平衡,通过减少合成和分解多余的油脂,从而使人体的脂肪不会过度蓄积。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想吃就吃却始终保持完美身材,而有些人就是每日清汤寡水也会长胖。肠道内的微生物大概有四百多种,大量的肠道细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少数益生菌和肠道细菌能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新陈代谢,通过合理地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配合一定的运动,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实现健康减肥的。

“调整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对减肥至关重要。”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贺源建议,烹调油控制在25ml,加工食物可多选择蒸、煮、炖、汆、拌等方式,减少外出就餐和叫外卖习惯,零食以新鲜水果、乳制品、坚果为优,避免高脂高盐的膨化食品和饮料。饮食可多选用粗杂粮和薯类来替代部分细粮,增加新鲜蔬菜补充,保证充足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从而增强饱腹感。此外,应适当提高精瘦肉、鱼虾、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专家还提醒,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坚持日常身体活动,管住嘴,迈开腿。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减少久坐,每一小时起来动一动。

1、避免摄入带有高糖分的食品,糖分和脂肪混合在一起是发胖的元凶;

2、不要饿,不要节食,多吃素菜,吃7分饱即可;

3、适当保持运动量,也可以选择散步30分钟。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减肥,是一辈子的重任!祝快乐健康!

我们的目标是健康瘦身没有营养不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7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