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当代水产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有许多养叉尾鮰、江团、黄桑鱼等无鳞鱼就开始发病,而这些鱼之所以发病,就是和饲料的投喂相关。一方面是在不该停料时停料,二是不该大量投喂时大量投喂,没有根据鱼肠道内消化酶的特点进行投喂管理,最后导致了肠炎,免疫降低,最后引发疾病死鱼,下面就个人这些年总结的经验,分享心得。
肠炎病简述
鱼肠炎病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
病原存在于天然水体及水底淤泥之中,健康鱼肠道也常有此菌,当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常暴发本病。
发病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肛门红肿外突并稍翻出,稍压腹部有血水流出。
在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
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
预防肠炎,该如何正确投喂?
鱼在大量吃食时,其肠道内的正常水温应该在20度上下,此时肠道内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活性。干酪乳杆菌是在鱼的肠道内帮助消化吸收的活菌,如果发现鱼吃食不好,或者为了预防肠道发生炎症,引起肠套叠,就可以在饲料里定期添加,按一袋添加50-毫升。
而在冬天,有许多养殖户看到鱼不怎么吃料,就干脆停食,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一旦一点料都没投时,鱼肠道内消化食物的菌群会受到抑制,鱼体掉膘,免疫力会降低,鱼在开春后相对疾病多发。由于一时间没有投料,所以鱼恢复到正常投料的时间间隔会拉长,这些不利因素都不利于鱼的生长。正确的办法是即使在冬天,也应该保持一定量的饲料投喂,不但能保证鱼不掉膘,还能保持鱼的抗病力不受到影响。
而随着温度升高,鱼的吃食会增加,按科学的测算,当水温达到二十度以上,鱼肠道内的水温稳定到18摄氏度以上时,鱼的采食量可达正常采食量的60-70%,此时按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投喂,即可满足鱼的摄食,也不会造成饲料的浪费。
但是有许多人看到投喂饲料后,还有大量的鱼在料台附近等着喂食,于是就增加投喂量,对于像草鲤鲫这些鱼种问题不大,但对于像江团、鲟鱼、叉尾鮰就可能会出问题,这些鱼的共同特点就肠道短,有胃,一旦采食过多,肠道内没有足够的消化酶去消化饲料,就容易引发肠炎。
所以,科学的办法就是控制投喂量,在饲料里添加免疫多糖、干酪乳杆菌和保肝的药品,定期投喂,可安每十天,投喂四至五天,每天一次。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养鱼经、水产养殖技术,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