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歌中医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一般来说,胃肠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都可以针灸或按揉足三里,除此之外,还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指在足三里穴处施以灸法,使足三里部位长期处于施灸的状态,是一种常用的保健方法。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神奇的足三里吧!

一、穴名释义

《会元针灸学》:“三里者,遂邪于四末,出三里之外,因其经从头至胸一气,至脐又一变,至里而转下,与太阴少阳邻里相通,所以针阳陵泉而运胆汁入胃,补三里而能健脾,泻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肠,穴在膝盖边际下三寸,故名三里。”

《子午流注说难》:“三里穴名,手足阳明皆有,名同穴异。继起针灸家增一足字以别之,盖阳明行气于三阳。里者,古井田制九百亩为方里。盖胃为水谷之海,大肠、小肠、三焦,无处不到也,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故《本输》篇称之曰下陵三里,为高必因丘陵,大阜曰陵,高于丘也。陵冠一下字,盖足三里穴不如手阳明三里之高上,手三里又不如足三里之敦阜,且也足太阴脾合于膝内阴之陵泉,足少阳胆合于膝外阳之陵泉,皆高于足阳明胻骨外之三里,故正其名曰下陵三里。”

二、穴位定位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将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竖直,大拇指放在膑骨的上外缘,中指对应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三、穴位主治

《灵枢·经脉》记录足阳明胃经的主要循行路线是:“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下膈,属胃络脾;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脾胃及腹部,故足三里穴可用来治疗胃肠疾患。足三里穴还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合治内腑”的原则,凡胃腑的疾患皆可选之,故足三里穴向来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穴,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擅治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呕吐、呃逆、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疾患。

艾灸足三里具有强身保健、健脾除湿和温阳散寒的作用。《外台秘要》记载:“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为长寿之灸”,艾灸足三里有强壮身体、养生延年的作用。《灵枢五邪》记载:“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故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阴阳,以期扶正培元补脏腑之虚损,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四、穴位操作

1、艾灸温和灸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腧穴,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2、温灸盒灸操作:将艾条点燃后插入温灸盒孔中,放置于腧穴处进行灸治即可,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3、揉按法:取坐位,用大拇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揉按本穴,早晚一次,有酸胀感为佳。

五、饮食小贴士

莲子粥

材料:莲子30克,大米克。

做法:按常法煮粥。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者食用。

山药百合大枣汤

材料:山药30克,大枣5枚,百合15克,大米克。

做法:按常法煮粥。

功效:补脾固肾,提高免疫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1]陆凤燕,王圆圆,辛娟娟,赵玉雪,喻晓春,高俊虹.从“肚腹三里留”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J].中国针灸,,36(08):-.

中医课程报名预订中

1:《中医针灸系统》临床班2:《中医正骨整脊》高级班3:《中医经络推拿》就业班4:《中医小儿推拿》临床班5:《中医催乳全科》实战班6:《产后盆骨恢复》创业班7:《中医金牌月嫂》就业班8:《中医滋补膏》方制作班9:《中医膏药贴》制作班10:《热敷,丸,丹,散》制作班11:中药学(全球游学采药)班12:国医法师.韦贵康《正骨整脊传承》班13: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疾病治疗》班14:广州中医药大学肖鑫和《中医诊断》班15:确有专长医师辅导班16:师承跟诊班17:《全日制学历》大专.中专学历报读可以参加国家统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上课校区:1:桂林歧黄中医职业培训学校2:广州白云杏林职业培训学校3:深圳杏林职业培训学校

最权威的中医培训学校,专业技术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6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