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发表演讲、约会……每到重要时刻时,有的人一紧张,肠胃就开始“捣乱”:肚子痛、腹泻、腹胀……但一旦过了这个时刻,他们又啥事都没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怂吗?还是为了逃避什么?
其实这种一紧张就肚子痛的情况,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解释,叫“肠易激综合征(IBS)”,就是肠胃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等不适。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无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检查起来,无任何不良结果,但是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性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人激动时,肠道也跟着激动,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有时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
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6.5%,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患病率较高。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中青年更为常见,老年人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IBS发病因素包括欧美、亚太、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异常、肠道感染、黏膜免疫和炎症反应、脑-肠轴功能紊乱、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食物不耐受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多因素参与IBS发病。
IBS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其中,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主要的病理基础,内脏高敏感是IBS主要的生理基础。
此外,饮食因素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主要因素。饮食因素主要包括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两方面,大多数研究倾向于认为食物不耐受是IBS的主要危险因素。
IBS诊断标准IBS的最新诊断标准罗马Ⅳ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反复发作腹痛或不适,且有2个或2个以上表现:
1)排便后症状改善
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至少6个月存在症状,最近3个月内至少每个月有3天出现症状
IBS如何治疗?IBS目前尚无法治愈,对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IBS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而非治愈疾病。
认知治疗认知治疗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部分患者如能克服疑虑,症状就可明显减轻。
患者需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①IBS是功能性疾病;
②没有证据显示IBS可以直接进展成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
③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IBS症状是可以比较理想地得到改善;
④IBS症状有可能复发,但调整生活方式可能预防症状复发。
饮食和生活干预对于轻度IBS患者,需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避免食用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
限制的食物种类包括:
①不耐受的食物;
②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
③高膳食纤维素食物可能对便秘有效(但对腹痛和腹泻不利);
④避免摄入含有明确过敏原成分的食物。
有限的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调整能够减轻IBS症状。如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等行为改善。
补充益生菌多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和Meta分析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IBS患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和总体症状,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国外指南和共识意见推荐益生菌用于治疗IBS,但目前益生菌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
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需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
腹泻型IBS可以应用解痉剂和止泻药物;
便秘型IBS可以利用渗透性泻剂和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
非便秘型IBS可以使用利福昔明改善总体症状。
对于难治性IBS患者及存在合并症状或心理症状的患者,应该使用联合药物治疗,精神类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36(5):-.
2.朱佳杰,刘珊,赵鹏程,etal.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探索:对"功能性"概念的挑战[J].中华消化杂志,,38(9):-.
3步星标“代谢健康研究”
别把我们弄丢了哦
院长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