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93肠易激综合征医案

陈某某,男,37岁。年08月16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泻1年余。

现病史:1年余前因过食生冷出现腹泻,呈水样,4~5次/日,伴腹痛,无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不适,就诊于诊所,口服“头孢地尼、蒙脱石散”等药后腹泻停止。其后每因饮食不慎或受凉后出现腹痛,随即腹泻,泻后腹痛缓解,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医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显著,近来因饮食不慎再次出现腹痛即泻,4~5次/日,偶夹不消化食物,自行口服“蒙脱石散”后仍感腹痛腹泻,遂来求诊。刻诊:时有腹痛,痛后即泻,泻后缓解,4~5次/日,身困乏力,纳差,寐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薄腻,脉沉弱。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芪15g党参15g茯苓12g

白术12g白扁豆15g薏苡仁20g

山药12g甘草5g莲子12g

黄连6g砂仁6g(后入)谷芽12g

麦芽12g藿香9g

十四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08.30):患者诉药后腹痛、腹泻缓解,3~4次/日,纳差,舌质淡,苔薄白稍腻,脉沉。效不更方,予前方加诃子15g,神曲12g。再进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09.13):腹痛腹泻已止,身困缓解,食欲较前改善,嘱其守方续服十四剂,以固后效。门诊随诊,腹泻腹痛未再发作,诸症皆平,疾病痊愈。

按语: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以反复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肠镜未见明显异常,中医学上属“泄泻”范畴。

对于本病的病机,《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飨泄食不化。”《景岳全书》又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由此可见,脾虚为泄泻的关键病机。本案患者因过食生冷致脾胃损伤,而见泄泻,后每因饮食不慎屡伤脾胃,脾胃渐虚,运化失司,水津不布,聚水成湿,湿滞气阻,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反复泄泻;脾胃虚弱,不能腐熟水谷,故而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脾虚湿盛,阻滞气血,不通则痛,故见腹痛;脾胃虚弱,精微不布,加之湿浊阻滞气血运行,肢体不荣,故身困乏力;脾胃虚弱,受纳失司,故见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薄腻,脉沉弱均为脾虚湿盛之象。故本案证属脾虚湿盛,虚实夹杂。

治法上应标本兼治,益气健脾以治其本,渗湿止泻以治其标,如《景岳全书·泄泻》曰:“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方投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入脾经,可补中益气、健脾止泻;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既可实卫气以防邪气侵袭,又可补益脾胃,以助党参健运脾机;《本草纲目》载白术能“止泄痢,消暑,暖脾胃”,故以白术健脾运土,燥湿和中;茯苓善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本草纲目》云山药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故用山药以补益脾胃,配伍莲子、白扁豆以增其健脾化湿止泻之功;生薏苡仁利水渗湿,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佐以砂仁健脾和胃,行气化滞;黄连苦寒,可燥湿止泻;谷芽、麦芽消食健脾,以和胃气;藿香味辛,性温,可化湿醒脾,辟秽和中;甘草可补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气健脾,渗湿止泻,和胃消食之功。

二诊之时患者腹痛腹泻改善,药已中的,纳运未复,故加用诃子以涩肠止泻,神曲健脾消食和胃。三诊是腹痛腹泻已止,随后守方续服,以固后效。如此则中气补,脾胃健,清阳升,浊气降,诸症皆除。

调查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逐年增加,且病情反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应当重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临床辨证准确前提下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切确。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张喜奎诊陈燕钦辑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2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