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腹痛和肠道习惯改变的胃肠道疾病,无明显器质性疾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诊断和用药呢?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肠易激综合症吧。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常见症状
1.疼痛:多在进食后出现腹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腹部任何部位,以下腹部和左下腹最为多见,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排便或排气后症状得以缓解。
2.腹胀:以白天最为明显,腹围一般不会增大,夜间睡眠后有所减轻。
3.腹泻:常见于餐后排便,尤其以早餐后多次排便较为常见,可达10次以上且量少,夜间不宜发生。
4.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每周排便1-2次或10天左右1次,大便干结且量少,并带有少量的黏液。
5.精神症状:偶尔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精神异常情况。
6.消化道症状:伴有上胃肠道及肠道外多种功能紊乱的情况。
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据统计,15-34岁人群患病概率为13.5%,35-44岁人群患病概率为13.0%。45岁以上人群患病概率为9.4%。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肠易激综合征45岁以下人群发生率较高。
2.性别因素:由于体制因素的缘故,女性最为常见。
3.饮食因素:饮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大量饮酒都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4.心理因素:心理压力过大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间接刺激机体,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造成结肠、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造成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