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和药物相关性肠炎等密切相关。
为什么婴幼儿要比成年人更容易腹泻
1.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都要比成人少很多,一旦食物的类型或是量发生改变,他们无法很快适应。不止是消化系统的发育不成熟,神经,内分泌,肝,肾等功能发育也不成熟,所以导致婴幼儿极其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的紊乱。
2.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极其的快,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由于婴幼儿只能摄入液体,每天喝入的量非常多,对胃肠道负担大。
3.我们成年人都有正常的肠道菌群,他们能帮助我们对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而新生儿并没有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稍微改变饮食,都有可能会导致平衡失调。85%会在一岁以内建立起正常的肠道菌群,但有15%的孩子会需要更久。
4.婴幼儿机体防御能力较差,因为婴儿的胃酸偏低所以杀菌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SIgA分泌较低,肠黏膜免疫防御反应不完善。
到底是什么让婴幼儿腹泻
1.大部分的腹泻都是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特别是在冬天,80%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埃可病毒,杯状病毒等。
2.小部份是细菌性(包括食物中毒)或寄生虫感染的肠胃炎。有常见的大肠杆菌,它在入侵肠道后,粘附在肠面膜上皮细胞上,引起黏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腹泻。
3.婴幼儿喂母奶若一天便好几次大多是正常的。
4.婴幼儿如果不是喂母奶,而有腹泻,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5.其他少见的腹泻原因:肠套叠,巨结肠症等。
我们怎么判别腹泻什么时候一定要治疗
一般我们把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超过2周以上为慢性腹泻。
在急性腹泻中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分为轻重二种类型。
轻型腹泻多以饮食因素和肠外感染引起,以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有些幼儿会发生溢奶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量都不大,稀薄带水,呈黄色或是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的还有白色或黄白色奶块和泡沫。一般轻型的腹泻不会有什么全身症状,在数日内或痊愈。
图为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一般是急性发病或由轻型加重,除去较重的胃肠道症状还伴有较明显的脱水症状,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发生休克昏迷。这个类型的腹泻家长要极度重视,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如下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1.腹泻频繁,一日大便次数多大十几次,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有少量黏液;
2.发热,烦躁或萎靡,嗜睡,没有食欲;
3.有明显的脱水症状
-眼窝凹陷,无泪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变长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
-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变差
-无尿
慢性腹泻大多病因复杂,有可能是感染,食物过敏,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都可以引起。但大多数原因是因为急性腹泻没有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所以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强调三遍,如果发生腹泻一定要尽早就医,尽早就医,尽早就医,不要让腹泻变成杀手。
当然除去慢急性腹泻二种以外还有生理性腹泻,这一般出现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除去大便次数增多以外没有别的症状,食欲良好,常还会伴有湿疹。这种生理性的腹泻一般在添加辅食后大便会变的正常。
在确诊后腹泻的类型妈妈们能做什么
很多妈妈在孩子腹泻后就害怕喂食了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来调整不同的饮食,给孩子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厚。如果孩子在慢性腹泻时出现呕吐症状那么可以考虑断食4-6个小时,但在此期间千万不可断水。同时给孩子注意腹部保暖。
预防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
疾病的预防永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要预防疾病,但到底要怎么预防才让疾病不伤害到孩子。
1.合理的喂养,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母乳喂养。及时正确的添加辅食,每次选择一种,逐步增加。切记不要因为孩子有几次腹泻就害怕添加辅食,不按时添加辅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的餐具要单独分开消毒,玩具和各种孩子会接触到的设备都要定期清洗消毒。
3.正确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
4.如果孩子对有些食物过敏,一定要确定过敏源,不在添加过敏性食物。
5.记录每天婴幼儿的大便次数,颜色,形状和味道。
6.接受疫苗接种。比如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到90%。
轮状病毒
腹泻对于很多重症疾病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病,他为什么会成为婴幼儿死亡的第二杀手,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家长不够重视。WHO在年的时候就发过“减少儿童腹泻死亡人数”,呼吁重振全球防治腹泻病运动,以防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儿童死于腹泻病。在今天已有廉价又有效的腹泻病治疗方法,我们要做的只是发现自己孩子的症状和及时就医就能拯救孩子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爱的小天使,不要因为大人的错误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那么,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止泻药应该如何选呢?本文带您全面了解一下。
01
止泻药的分类
具有止泻作用的药物主要有肠黏膜保护剂、益生菌制剂、抑制肠道分泌药、肠动力抑制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抗胆碱能药物等。
02
止泻药的选用
1.病毒性腹泻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不用抗病毒药或抗菌药,硝唑尼特对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治疗作用,可选益生菌制剂,如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推荐早期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
2.消化不良性腹泻
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可选胰酶制剂。考来烯胺可改善胆汁酸代谢,减轻脂肪泻。
3.糖尿病性腹泻
可能与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胆汁酸吸收不良及电解质失衡和肠道激素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尤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可选用蒙脱石散、奥曲肽、益生菌制剂等。
4.化疗相关性腹泻(CID)
CID主要原因是化疗药对肠黏膜细胞的直接抑制或破坏所致。可选洛哌丁胺、奥曲肽、益生菌制剂、蒙脱石散、复方谷氨酰胺。益生菌制剂推荐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
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AAD与抗生素种类、疗程,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有关,推荐益生菌制剂为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是AAD的一种严重类型,推荐布拉酵母菌。
服用蒙脱石散有哪些讲究?
对于“读者提问”中所讲的患者服用蒙脱石散后,腹泻未见好转的原因,由于读者提供的信息过少,笔者无法判断。但从经验来讲,很多患者服药不规范,是造成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蒙脱石散服用方法、细节如下。
●服用时将本品1袋倒入50mL温开水中混匀后快速服完。不能将药品直接倒入口内用水冲服,或将药品用水调成糊、丸状服用,这样会使药物在消化道黏膜上分布不均,影响疗效。
●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该加倍,而剂量加倍时,水也应加倍。
●联合用药时,比如感染性腹泻会同时使用抗生素,应注意联用药物须在服蒙脱石散前1~2h服用,以免影响吸收。
●如果是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腹泻,须饭前服用。因为这类病症常常伴有黏膜糜烂和出血,饭前服用可以降低肠腔敏感性,加强、修复黏膜屏障。
●如果是感染性或消化不良所致腹泻者,应在两餐间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以维护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使用蒙脱石散,宜饭后服用。以利于蒙脱石散覆盖在整个胃及食管黏膜表面,减轻炎性反应,减少胃液分泌,促进吸收功能。
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医院就诊:①急性腹泻服用该药1d后、慢性腹泻服用2~3d后症状未改善;②有脱水现象;③腹泻伴腹部或直肠的剧烈疼痛;④体温达38℃或更高;⑤大便带血或发黑的焦油状大便。
腹泻时是否该应用抗生素?
一般腹泻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或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这些腹泻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等。而非感染性的腹泻病因复杂,与消化系统肿瘤、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等有关。这种腹泻多采取对症处理,比如补充水分,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收敛止泻药,以减少腹泻对肠道的损伤。
约70%的腹泻不需要应用抗生素
据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腹泻患者,大约30%需要抗生素治疗,70%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治疗。也就是说,对30%需要用抗生素的腹泻,一定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解除腹泻病因,以免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另外70%不该用抗生素的腹泻,就一定不用,如用了,非但腹泻治不好,反而带来不良反应。同时,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株不断增多。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各种抗生素均在应用若干年后疗效逐步下降,使腹泻的治疗更加困难。滥用抗生素有时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出现血浆凝固酶阳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MSRA肠炎),其死亡率很高。
需要应用抗生素的腹泻
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有菌痢、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腹泻。
那么,在大便化验结果报告未出来、诊断还未明确之前,如何大致判断是否该用抗生素呢?①看大便性状,如果大便带脓血,一定要用抗生素。②<12岁的腹泻患儿,如果突然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肌肉发紧,则很可能是痢疾,一定要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③一些特殊的腹泻患者,如严重糖尿病、白血病、肝硬化、晚期癌症患者及老人,也应用抗生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