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案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痛后则泻,泻后痛减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常反复发作,且伴有心情焦虑,失眠,体重下降等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一.患者资料及诊治经过
季某,男,48岁。因腹痛腹泻反复发作5年就诊。患者5年前因受寒则腹痛,痛后腹泻,没进行治疗,也没有注意饮食上的禁忌。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且发作的频率和症状也逐渐加重,渐至心情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体重下降。医院医院求治,始终效果不大。故来我院求治中医。入院症见: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伴体重下降10余斤,心烦失眠,易疲劳,手足偏寒,常易咽喉炎,舌质淡,苔薄白,脉寸沉而弦细弱。患者多次胃镜显示为非萎缩性胃炎,肠镜为大致正常。且多次B超、CT、血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本例患者属典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因起源于受寒,致胃肠功能紊乱,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疾病呈慢性化的发展。患者病属肝郁脾虚,且出现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故在中医药的治疗上,除了给予疏肝健脾外,还需注意药物之间的升降关系,以及气血阴阳的平衡。本病患者经过3月治疗后,病情基本得到稳定,且体重回升,心理情绪好转。但该病病程长,故需较长时间才能基本痊愈。
二.案例分析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功能性肠病的一种。早期很难发现,且容易被忽略。一旦出现反复的腹痛腹泻,体重下降。治疗则相对苦难。目前,针对该病还没有特效药,且该病的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且能使该病症状得到控制,病情得到缓解。
1.该病与受寒、饮食、情志、手术、感染、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2.该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清淡温食,以主食为主,禁肥甘厚味以及产气食物,禁酒及刺激性食物。
3.保持心情平和,忌急躁易怒,忌偏执和过于细腻,忌熬夜和过度劳累。
4.避风寒,尤其是防治外寒和风,以及寒凉食物对胃肠的影响。
5.忌乱服保健品和药物。
6.忌治疗急于求效。该病治疗时间偏长,追求短效和速效,都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属久泻,病位主要在肝,属肝郁犯脾,累及肺肾。上累及脑供血不足,肺气虚弱,下导致肝肾两虚,故不仅只图减轻腹痛腹泻症状,更应兼顾五脏气血,以使标本兼治,病症得除。
三.小结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为主症的功能性肠病。该病肠镜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故常使患者误认为无病或者有大病不能查出,而引起烦躁、抑郁等心理。又因该病治疗效果欠佳且反复发作,并出现体重、免疫的下降,导致患者无所适从。本病属典型的身心疾病,故除了应保持一定的中医哟治疗,合理的饮食外,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只有通过医患良好的配合,正确的中医药辩证治疗,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较快的控制。该病在病理上与脑-肠轴的调节失调,肠道的低度炎症状态、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激素紊乱等密切相关,只是现在临床上还没有这方面的检测。
专家链接:
项凤梅: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后
擅长疾病:主攻中医脾胃病(各种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肠炎、食管炎、胃肠癌、胰腺炎、胰腺癌、不明原因腹痛等),肝胆病(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腹水等)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擅长中医体质辨识和调理,擅长脉诊和中医思辨。擅长慢性病、术后、产后、备孕、更年期等调理。擅长针灸、小针刀、中药外治等医疗技术。坐诊时间:医院总院门诊:周三全天(脾胃肝胆病科2诊室);周一、五全天,周二、四、六上午(治未病门诊)。
更多
详情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