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患。有些患者用常规疗法有效,而另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却比较难。
肠易激分为三种类型
肠易激(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它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称为腹泻型肠易激;第二种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称为便秘型肠易激;第三种是腹泻和便秘交替的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
反复治疗都不好
多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IBS的病因有很多种。有可能与肠道功能不好,肠道蠕动的动力不足有关;也有可能与饮食有关,患者食用某些食物就会腹泻;还有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更注意心身同治,即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都要考虑的治疗。特别是用常规方法疗效不佳时,即服用常规的治疗药物都不能改善症状,人们通常称其为难治型的IBS。
不过难治性IBS并非没有治疗办法,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大多数医患对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认识还很不足,只看到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敏感度增高,而忽略了这些异常表现背后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紧张、担心、疼痛(可以是局部,也可能是多部位)、失眠、烦躁等综合状态,甚至有肠外多种症状。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焦虑和抑郁这两个概念。
通俗来讲,焦虑就是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心害怕的一种状态,所以,其担心的时间是指向未来。
很多肠易激的患者反复治疗都不能治愈,患者就会担心是不是长肿瘤了或者患上了不治之症,医院反复检查。
第二个概念是抑郁,患者通常情绪低落,没有动力,感觉没有力气,疲乏、反应迟钝,对自己又过分的担心,想搞个水落石出,不惜跑遍多个科室,医院,伴有抑郁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总是陷于对从前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的回忆之中不能自拔,因此,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回顾其时间总是指向过去。但发病早期多半是以焦虑为主,晚期除焦虑之外尚有抑郁状态,二者合并率大致为65%--70%。
如果IBS的患者有上述表现,可能就需要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治疗。
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动力和降低胃肠道的敏感性;
腹泻型的患者在选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时可考虑具有抗胆碱能效果的抗抑郁/焦虑药,腹泻就会得到缓解;
便秘型的患者,特别是因粪便干燥而排出困难时,要减量或避开这种抗抑郁/焦虑药,而选用其它类型的抗焦虑药,同时辅以对症治疗便秘的药物。有的还需要合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这对调整菌群,改善焦虑也有帮助。
治疗疾病,需要先认识病因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肠易激属于心身疾病,通常与患者的某些特定性格有关,性格又和遗传有一定关系,所以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中,往往还有其他个体易患同类疾病。
患者通常比较认真、细致,对工作、生活要求尽善尽美,无形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当然也包括外在环境、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家有重病人、担心癌前病变总有一天会变成癌症等不治之症),这些压力也称为应激因素,应激因素会导致体内、脑内的神经递质减少或紊乱,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而抗抑郁药就可以升高这些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多种临床症状。
但是大多数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精神/心理问题,当医生指导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时,患者会拒绝,不愿意服药。所以在这方面,患者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要知道焦虑、抑郁并不是羞于启齿的疾病。它们和感冒一样,很多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段都可能会有。医患双方都要提高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充实这方面的诊疗经验已经迫在眉睫。
肠易激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
可以治愈吗?
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是否能够治愈肠易激呢?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目前没有准确答案。可以肯定的是,难治性IBS控制好焦虑和抑郁,大约70%~80%的肠易激患者会得到缓解。并且经过足量、足疗程的正规治疗后,许多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得以恢复,重返工作岗位。
来稿:学会心身同治专委会副主委陈玉龙
编辑:原野
专家介绍
姓名:陈玉龙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医院消化内科
个人简介:
●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西部消化心身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际心身医学会(ICPM)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心身协作组顾问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终身荣誉理事
●郑州小组(ZZG)组长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河南委员会名誉主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心身专委会名誉主委
●中华消化杂志及中华诊断电子等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曾任河南省心身学会主委,十四届亚洲身心医学大会副主席。发表论文余篇,其中心身疾病文章30余篇,主编《消化心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心身疾病》等专著12部。
陈玉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