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也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情景,越是碰到重要的事情,越是控制不住三急,一会儿就得去好几次厕所,碰到公共场所,那个着急啊!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情况叫肠易激综合症,顾名思义就是肠道受到了激惹,蠕动的快了,于是频繁的产生大便的感觉。
这种情况全世界都存在,国人的发病率在5.7%左右。
为啥会引起肠易激呢?
胃肠道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异常
脑-肠轴调节异常
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精神心理异常(可以自我调节)
总体来说,肠易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以上这些都是可能引起的因素,具体的机制非常复杂
如何诊断是不是真的肠易激了呢?
肠易激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
1.排便后症状改善
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3.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腹部不适是指不舒服的感觉,而非疼痛
为了方便大家认识肠易激引起便便性状改变,见下图
饮食治疗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可以加剧肠易激的症状。因此,健康、平衡的饮食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肠易激患者宜避免:
1过度饮食
2大量饮酒
3咖啡因
4高脂饮食
5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等
6精加工食粮和人工食品(便秘者),山梨醇及果糖(腹泻者)
7不耐受的食物(因不同个体而异)。
增加膳食纤维主要用于便秘为主的肠易激患者,但注意增加纤维摄入量的方法应个体化。
药物治疗
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是调节心理的压力或不良刺激,适当增加肠道益生菌(如常喝的各种乳杆菌等)。
参考文献: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意见(,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8(1):38-40
作者: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
医院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小编:放放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