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疲劳病”归于中医“虚劳病”范畴。而《内经》对于疲劳综合征虽没有专门论述,但通过零散的记录将疲劳病综合征的现象归纳为“倦”、“解堕”、“体解”、“横解”、“困薄”、“体重”等。
现代医学将慢性疲劳综合征概括为以运动后不适、极度疲劳、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组成的虚损性疾病,严重者影响生活及工作。
本病的高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患病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科技人员、医务人员、电脑软件设计人员等为最好发的人群。女性高于男性。最近的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其病因最主要的是过度劳累。《内经》提倡“形劳而不倦”,认为各种活动不宜过量,过量则产生倦怠、疲乏等疲劳现象。例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在《内经》中不仅认为体力活动过度能产生疲劳,还指出脑力活动过度也会产生疲劳。而用脑过度产生的疲劳往往有其特殊的表现,如《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灵枢·本神》中记载:“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神乱,四肢不举。”说明七情变动、不良精神刺激也是产生疲劳的原因之一。
中医的治疗方案应对方案: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阴阳是它们运行的状态。由于阴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既可以指物质,也可以指状态。
所以中医所说“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气的意思;阳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血和津液。当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就是身体阴阳气血的最理想状态。
1、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对个人情绪的不良影响,从而恢复人体脏腑气机的顺畅。
2、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乒乒球、羽毛球等。可以在运动中推动气血运行,在休息中恢复气血的充盈。
3、适当进补,恢复被疾病耗伤的人体正气以及被过度消耗的物质储备。但因注意,因时因地而补。也就是根据人体在季节变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环境的需要进补。例如:春复季节阳气生发,这时补阳容易见效;秋冬季节,阴气较重,这时补阴容易见效。
『省级名医推荐』
专家简介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皖南中医世家,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首批继承人,师承新安医家王乐匋先生。先后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TAR)医学院从事中医经典教学、中医临床40余年。受到国内外患者及学员的好评。主治:胃肠病、咳喘、内分泌失调、肿瘤术后调理、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疲劳综合症、月经不调、小儿厌食、皮肤病、妇儿科杂病。
坐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阜阳国医馆实景照
名医预约:1.即日起,顾客直接到阜阳聚缘堂大药房门店其中任何一家,现场填写预约单即可完成预约!
2.预约时间:全年接收预约
拨打预约-或-选择就诊名医→预约就诊时间→登记患者信息→核对身份预约信息→付费→预约成功。
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