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88856.html“
死亡来自肠道,消化不良是所有罪恶的根源。——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过去十多年的研究表明,肠道健康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健康的肠道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过敏、哮喘、糖尿病、肥胖、类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自闭症、慢性疲劳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皮肤问题和癌症等等,这个清单一直在增加。维持肠道健康将是21世纪医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这是早在年,由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创始人HenryCohen博士提出的。年,“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概念被引入中国,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关于肠道,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系统的了解肠道健康。
01
认识肠道
1)什么是肠道?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2)肠道的构成人体肠道长约7-8米,分为小肠、大肠、直肠3部分。小肠约5-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大肠约1.6米,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2)肠道的功能肠道是除了大脑之外,最敏感细腻的人体器官,堪称第二大脑。肠壁薄如蝉翼的网状神经束上有1亿以上的神经元,能够独立运作,自主判断,发号施令。如果肠道患有疾病,势必会给大脑带来不良影响。
肠道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只要有黏膜的地方,就会有淋巴组织。肠道因为表面积最大,接触最多的外来细菌,所以淋巴组织最发达,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地对抗着不断入侵的细菌病毒。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加油站。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有70吨,为体重的倍,而这么多的食物都需要肠道进行处理,99%的营养物质也都靠肠道吸收为人体所用。
肠道是最大的排污厂。人一生约排出公斤大便,三分之一是肠道细菌,80%的毒素需由肠道排出体外。
02
肠道健康的危险信号
近年来由于缺乏运动、工作紧张、饮食失衡,许多人生理年龄只有30-40岁,"肠道年龄"却已老化到60-70岁的程度。那么当肠道出现问题时又有哪些信号提醒我们呢?1)便秘便秘是肠道不健康的主要变现,肠道不健康,肠道里的毒素堆积较多,导致肠道蠕动力变差,这样就无法将粪便正常排出体外,导致排便受阻,从而引起便秘。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广州)中指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便秘危害不容小觑,该指南指出,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和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2)腹泻、肠易激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有食物过敏、应激反应、乳糖不耐受、情绪变化、环境因素、使用激素等。通常表现为急、慢性腹泻,持续排便带有紧迫感、肛门不适,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对于这种不适,目前主流医学不能完全解释也不能用药物彻底治愈。多项研究发现,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其肠道菌群不平衡,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低。
3)三臭(口臭、屁臭、大便臭)当人体益生菌数目下降时,腐败菌可能会在上消化道内大量繁殖,胃肠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为期上逆,往往出现口腔异味、屁多屁臭等症状。4)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反复感冒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有直接的关系,身体的抗病能力不强,不能抵御外来的致病菌,所以就容易发生反复的感冒。人体的免疫系统有70~80%是分布在肠道内或者肠道周围,而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03
肠道健康的日常保健
1)不乱用抗生素、不抽烟。长期用抗生素,会减弱肠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引起免疫力下降,导致致病菌生长,引起菌群失调。而抽烟可使肠道运动功能紊乱,造成蠕动亢进或抑制,加重腹泻或便秘的症状。2)"活用"益生菌。益生菌就像一道绿色长城一样,能抵御"敌人"进攻,忠实守护着人体健康。它能给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供给,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和外来病菌生长,改善过敏、进行免疫调节,从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其免疫力。呵护肠道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生活状态,更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应该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可以有效的抵御疾病的侵袭。日前,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动科动医学院金梅林教授团队、信息学院陈玲玲教授团队以及北京诺禾致源科技公司刘辰团队合作研究证实:特定肠道益生菌能显著提升抗流感作用。研究表明,宿主能够通过增加自身肠道益生菌来抵抗流感病毒的感染,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的抗流感机制。此项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日被国际学术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主题是“流感感染导致内源性动物双枝杆菌肠道种群的扩张,从而保护小鼠免受感染”。1
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全球每年有近10亿人遭受流感影响,其中包括万至万的严重病例及高达50万的死亡病例,肠道微生物在保护人体免受流感病毒感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抵抗流感的机制仍然存在很多未知。研究人员发现,将流感感染后存活小鼠的粪肠菌群移植给健康小鼠,可以显著提升其对流感感染的抵抗能力,表明流感感染后存活小鼠的某些肠道细菌能够增加宿主对流感感染的耐受。为了进一步解释上述肠道微生物抵抗流感感染的机制,该研究结合半数致死的现象与定义,利用流感的小鼠感染模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特异性菌群筛选方法。利用这一方法,通过对多份样品进行16s测序分析及多份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成功筛选了几种对流感病毒有潜在抑制作用的益生菌,并通过“共现网络”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建立了一种在预测流感感染小鼠的预后/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诊断潜力的模型。假长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两者与小鼠的存活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模型进行试验,发现单独灌服动物双歧杆菌或与假长双歧杆菌联用可显著提升小鼠对流感感染的抵抗力,进一步利用无菌小鼠模型进行验证,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证明宿主可以通过增加其自身肠道内的动物双歧杆菌来抵抗流感感染。进一步分析了功能宏基因组,发现双歧杆菌介导抗流感作用可能是通过几种特定的代谢小分子进行的,主要包括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辅酶A等。体内试验证实缬氨酸和辅酶A确实具有显著的抗流感作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宿主利用自身肠道微生物抵抗流感感染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抗流感益生菌的开发以及感染愈后分子标识的筛选奠定了基础。图文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