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胃肠功

患者

王某,女,64岁,退休工人。

主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1年余。

患者1年来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每日3~4次,无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便前腹痛,便后缓解。纳可,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弦。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滞,肝郁气滞)。

分析

患者腹泻时间长达1年,脾气虚弱。脾气虚则脾失健运,故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土壅则木郁,肝脾不和,则便前腹痛,便后缓解;脾气不运,则乏力;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滑为脾虚之象。

治法: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处方:党参10g,丹参1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炒薏苡仁10g,炒山药10g,厚朴10g,枳壳10g,陈皮10g,半夏10g,诃子肉20g,焦三仙6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腹痛、腹泻,检查结肠镜未见异常,西医属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属于脾虚气滞,故治疗时用四君子汤加苍术、炒薏苡仁、山药、陈皮、半夏健脾补气化湿;枳壳、厚朴理气调中止痛;焦三仙有健脾消食及吸附肠道水分、涩肠止泻的作用,在腹泻时加大剂量,用到30~60g。

治疗泄泻,健脾为先,提倡治泻需健脾,化湿兼治标。

凡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命门火衰等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司,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可形成泄泻。

病位以脾、胃及大、小肠为主,而与心、肝、肾亦有关系。脾土旺则肠胃健,故用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作为基础方临证加减。

人体素质有强弱,起居饮食有差异,外有寒湿暑热等不同的邪气侵袭,内有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

因此,泄泻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治疗泄泻,不能拘泥于健脾与化湿二法,而应辨证施治,灵活应用。另外,调理饮食,稳定情绪,适应寒热气候变化,均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注:以上方法均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避免出现副作用。或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胃肠道健康调养的知识与方法

可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sz/2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