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在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之后出现的压力反应,英文为:post-traumaticstressreaction,用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因此,创伤应激障碍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
年汶川地震,年新冠爆发,年夏季河南大水……这些灾难的发生,对于当事人、旁观者来讲,都会带来大小不同的影响。
对于那些家在灾区、人在外地的人,牵肠挂肚、彻夜难眠,会带来一个较长时间的身心影响。
二、症状和病因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噩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历过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
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三、临床表现
PTSD四大典型症状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闪回;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心境和认知改变;警觉性增高。
1、再体验:即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景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尤其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
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产生一些PTSD相关的共病(如焦虑、恐惧、自责、失望、抱怨等)。
2、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另一方面他会延缓个体PTSD相关障碍的复原。
3、情感麻木:对周围环境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社会性退缩。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疏远周围人物,尽量避免接触与创伤情境有关的人和事。对前途感到渺茫,失望,抑郁心境占优势。
4、高警觉:就是对许多小的细节件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不少患者则出现难以入睡、易惊醒等睡眠障碍,表现出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四、诊断标准
1、此人曾目击、经验、或被迫面对一或多种事件,牵涉实际发生或未发生,但构成威胁至死亡或身体伤害等。此人之反应包括:强烈之害怕、无助感、或恐怖感受。儿童可能以混乱或激动之行为表达。
2、此创伤事件可能以下列方式,被再度体验:反复之痛苦回忆或梦境,类似情境引发之强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应。
3、持续逃避与此创伤有关之刺激,并有着一般反应性麻木。如避开话题、创伤地点,无法记起事件重要部分,减少重要活动与兴趣,对前途悲观,无法再爱,不期待再能有事业、婚姻、小孩、或正常寿命。
4、持续过度警醒。如难入睡或保持睡着,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等。
5、此障碍总期间,超过一个月。
6、造成临床上重大痛苦,或功能损害。又在压力事件后六个月方出现,属延迟发作型。
五、治疗治疗也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新技术治疗等方法。
1、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和迟发性PTSD的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属和同事的理解,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其他药物则可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锂盐等。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用的效果更佳。根据有关经验,前期应采用支持和解释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获得患者对于服用药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药物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治疗时间
第一:立即性处理
1、透过救难现场军警人员、义工及第一线紧急医疗人员,即时介入处理最佳。让个案在有限之时间与空间下,能宣泄其害怕、生气、哀恸等情绪。给予情绪支持与鼓励情绪宣泄,避免"节哀顺变,还能重来"等说词,以免阻断情绪。可让个案反复多谈几次。
2、可透过医师处方,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来处理严重之焦虑,或反复之失眠。注意药物卫教,避免药物滥用。
第二:后续处理1、安排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仍鼓励个案多谈,处理其不当之自我责备,与存活者之罪恶感(家人死亡,我却存活)。又此时,个案多会产生对生存意义之质疑,及对死生之迷惘,或有自杀意念,须以坚定及陪伴倾听之态度,助其走过哀伤,可运用个别或团体心理治疗模式来处理。2、持续在精神科医师协助下,使用抗郁剂/抗焦虑剂治疗,此时须注意个案以酒精使用或滥用镇静安眠药,来自我处理情绪。3、如果是因为犯罪事件受害的当事人,急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且安排规律的生活步调(如运动等)均有助于早日复原。七、不要忽略青少年的患病率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PTSD,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受伤更易罹患本病。
幼年遭受躯体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后患PTSD,50~75%儿童PTSD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
PTSD的症状很容易让不懂心理学的人认为是心情不好,于是会用语言劝告、说服,甚至会争吵。
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了上述知识,就会及时意识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异常状态,及时治疗。
在当今这个时代,学习心理知识,坦然面对问题,学会及时求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势在必行。
往期推荐01有了恐惧感,是要更保守,还是更勇敢?02在成为<有趣的灵魂>之前,先拥有<有趣的肉体>吧03自卑感随时可以减少,自我超越才是人生正道‖心理成长专栏心理成长专栏
心理学专业平台,普及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解答、心理学课程培训、心理辅导和治疗。
定期发布原创文章,探讨和解决心理成长问题,只为高质量生命而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