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儿童心理性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儿科疾病》系列讲座之二

肠道菌群与儿童心理性疾病的关系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迹的现象。

●心理和行为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越严重。

●精神疾病(精神病)就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儿童被虐症

■儿童多动症

■儿童自闭症

虽然,这个题目就是作者拟定的,但再看到这些文字,尤其是其中的“菌群与心理”,自然就会联想到许多方面的东西。比如,物质与精神、结构与功能、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甚至硬件与软件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富有哲学思辨的“载体”。

在自我介绍中,曾说到的医学专业是神经精神病学。落实到临床医学分科就是神经科与精神科(前者则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了说着方便,大家也就常常把神经内科医生成为神经科医生。然而,

就这个“神经科”仨字,曾引起不少人的误会。记得当年我曾对人说起,我是神经科医生,对方立马说“哦,你们是和疯子打交道的。”即便就是在现在,有不少人会把“神经科”写成“神精科”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神经与精神”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

还是让我们看一下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的区别,或许更有利于对话题后面内容的理解和在思路上的拓展。

器质性病变是指机体的脏器和组织自身存在炎症或肿瘤性病变而引起的结构功能紊乱。虽然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适当的减轻,但不能够完全恢复,一旦停止治疗,脏器仍然会出现相关的症状。

而功能性病变患者的脏器和自身组织没有发生炎症或肿瘤性病变,多是由于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紊乱而造成了相关的症状,通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逐渐恢复。

比如,拿心脏来说,如果是室间隔缺损,就犹如在一套单元住房相邻的隔墙上破了个洞,本来在关门之后是相对独立的空间,正因为有了这个洞(器质的/结构性缺陷),两个房间原有的间隔功能就没有了。要彻底治愈,就必须用砖头把它砌起来。相应的手术就是开胸后的室间隔修补术。如果心脏没有结构改变(血管狭窄、心肌肥厚等)而发生的疾病,比如因心率快慢引起的不适,通过相应的药物很快就可恢复正常。

拿脑部病变来说,如果系有明确病因引起的精神障碍,就叫器质性精神障碍;而没有明确致病因子或单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就是功能性精神障碍。前者是要通过神经科(神经内科)来解决的,而后者就需要看精神科门诊或住“精神病院”了。

&&葛■■女34岁医生,军嫂,当年在外院进修。平时是属于低声细语、寡言少语的那种类型。发病初,人们发现她突然“热情”起来了。非常主动地与人打招呼,大家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刚到新环境后才开始适应。结果三后天突然脱光衣服乱跑。显然,这是“精神出了问题”,随即被送往精神病院。但才住进精神病院,患者就发生昏迷了。这显然就不属精神病院的治疗范围。正好他哥哥的同学在四医大进修神经内科。这样,病人很快就跨省住到我当时的科室。也是我进科室后主管的第一个重病人。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住院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在昏迷中的“不自主的咀嚼”,当时楞是把一颗门牙给“咀掉”了。

那是发生年的事。可以说,当年人们对“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发病凶险,死亡率很高。但葛大夫运气不错,终于在住院两周后完全清醒了,而且几乎接近正常。等其原单位领医院探望她的时候,患者已经对答如流了。

由于在转院之前,因颅压高在精神病院那边做了侧脑室引流术。所以,我接收主管时候,脑子里就只有她“光头”的印记。结果在一年之后由医院表达谢意时,即便把一大包“喜糖”都堆放在护办室了,却到护士们相视无语。然后,她大声说:”我是葛■■啊......”护士们与之相拥而泣。许久以来,我认为把有段话放在这个故事里也很贴切——病毒把人变成了鬼,医技把鬼变成了人。

我想听了上述阐述和故事,朋友们对神经科的概念就再不会模糊了。那么,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菌群与心理”。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就涉及到“物质与精神”问题。菌群是物质的在肠道,心理是精神范畴(是大脑的功能反应)。而且,两者之间在距离上似乎差着十万八七里。

但近年来的研究,就确实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了。所以,我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肠道菌群与儿童心理障碍的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独生子女教育、家庭环境问题,导致很多青少年儿童出现人格偏离。主要表现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缺乏与他人沟通、关心他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适应社会障碍。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多动症

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对任何事注意力都不集中,经常做些小动作,情绪起伏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学习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时,突如其来的出现恐惧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信不足,过分敏感,饮食差,容易哭闹。

三、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不由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出现肌肉的快速痉挛现象。同时,性格表现紧张、自卑等。

四、攻击症

有这类症状的孩子经常东奔西跑,爱搞恶作剧,捉弄、讽刺别人,对美好的事物不知道珍惜,喜欢打架。

五、失眠症

有失眠症的孩子入睡困难,睡前胡思乱想,睡中容易惊醒,有时会梦游,天亮后什么也不记得,睡眠质量很差,白天精力不足,影响生活学习。

六、恐惧症

有恐惧症的孩子对一些事物或场景莫名的产生害怕的心理,想赶快离开。有时遇到打雷、闪电等表现的很紧张、害怕等。

七、贪婪症

贪婪就是对一切都不满足,极端自私,甚至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不会为别人考虑。

八、懦弱症

有这种症状的儿童遇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低,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甚至受到伤害时也不会自我保护。

九、嫉妒症

有嫉妒症的孩子很难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看到别人成绩好,自己没成功的事别人成功了会心理不平衡,甚至会说别人的坏话等。

十、性过敏症

这类儿童容易被原始的性欲左右,有时甚至会沉浸在自己的性幻想性中,或者不敢同异性交往,捉弄异性等,甚至会强行发生性行为。

总之,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除了上述种种,有人还将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一些非正常现象也列入到儿童心理障碍甚至儿童精神病的范畴:比如,拔毛癖、咬指甲、习惯性尿裤、夜尿症、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网络综合症、儿童退缩行为、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异食癖,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等。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学习就业压力增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家庭结构改变、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疾病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qa/4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